imToken官方版下载|causeway bay

作者: imToken官方版下载
2024-03-07 17:42:16

铜锣湾(香港商业街区)_百度百科

香港商业街区)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铜锣湾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4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铜锣湾播报讨论上传视频香港商业街区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铜锣湾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西,是中国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区内有多家大型百货公司及大型商场,包括:崇光百货、时代广场、利舞台广场以及世贸中心。铜锣湾购物区亦是全世界租金最贵的地段。中文名铜锣湾外文名Causeway Bay地理位置香港湾仔以东,北角以西 [2]气候条件亚热带气候开放时间全天开放门票价格免费著名景点海洋公园,维多利亚公园,文武庙建议游玩时长建议1天所属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所属城市香港特别行政区适宜游玩季节全年目录1地理位置2历史沿革3经济发展4人口民族5民俗文化6文化场馆7风味美食8未来展望9旅游信息▪百货店铺▪购物地点▪酒店食肆▪主要景点10主要交通▪港铁▪小巴地理位置播报编辑铜锣湾 风光(12张)铜锣湾(英文名称:Causeway Bay,原称东角)位于香港岛的中心北岸之西,是香港的主要商业及娱乐场所集中地。铜锣湾在香港有多处重复地名,但多指位于香港岛的铜锣湾;另一个铜锣湾(英文:Tung Lo Wan)位于新界沙田。香港岛的铜锣湾位于湾仔以东,北角以西,横跨湾仔区及东区:东至清风街天桥,西至坚拿道天桥(鹅颈桥)。其中香港海底隧道、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怡和午炮、皇仁书院及香港中央图书馆等则位于铜锣湾东区部分(天后或铜锣湾尾段)。历史沿革播报编辑从九龙半岛望向铜锣湾一带铜锣湾原指今为维多利亚公园的海湾及其东岸。因为该处的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得名。而昔日海岸线就在铜锣湾道。铜锣湾古称盐船湾,18世纪戴氏家族于海湾东岸建立了一座“盐船湾红香炉庙”,即铜锣湾天后庙。而现时一般称为铜锣湾的位置,则原称为东角,意思为维多利亚城之东的一个海角。东角的位置大约是现时维多利亚公园与波斯富街之间的地区,即东角道附近。19世纪中期,铜锣湾乃英资企业怡和洋行总部,当时怡和洋行在东角设置货仓及于今糖街附近设糖厂即前香港铸币厂址。19世纪末,由于来往香港岛东西需绕路或坐船经过铜锣湾甚为不便,故此兴建了一条连接海湾的海堤,即是现今的高士威道。这亦是铜锣湾的英文名“Causeway Bay”(海堤湾)的字源。至20世纪50年代,铜锣湾进行大型填海工程将海湾填平,得到的土地一部分用以兴建交通干道,一部分则成为了现今的维多利亚公园,奇力岛亦从此连陆。铜锣湾(5张)1960年,日本百货公司大丸在铜锣湾记利佐治街开业,加上第一条海底隧道的兴建,其香港岛出口就在铜锣湾。于是多家日资百货公司先后在铜锣湾开业,令铜锣湾成为港岛主要购物中心,而铜锣湾亦因东区海底隧道通车原故成为通往东九龙和新界东之主要窗口。20世纪80年代中全盛时期,铜锣湾共有4间日资百货公司,分别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20世纪90年代,日资百货公司不是结业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个一个的购物商场。其中香港电车在铜锣湾的原车厂,重建成时代广场;位于波斯富街的戏院利舞台,则于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台广场。铜锣湾东部过去有铜锣湾裁判司署,是一幢富有殖民地色彩的古建筑。但由于20世纪80年代地铁工程影响而变成危楼,于20世纪80年代初拆卸。原址变成了港铁港岛线的天后站出口,而顺理成章的,一般人亦改口把天后庙一带改称为“天后”,而“东角”这旧名则渐渐被人遗忘。过去的地理划分到现时仍保留了不少痕迹,包括位于天后的铜锣湾街市、铜锣湾消防局及再向东行与海逸君绰酒店相对的民政事务总署铜锣湾社区中心、位于铜锣湾崇光百货附近的东角道,以及东角Laforet商场(原为东角Nu Face Sogo)。经济发展播报编辑铜锣湾怡和街晚上的繁华景象香港是一个奉行自由市场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其经济的重点在于政府施行的自由放任政策。经济学家兼诺贝尔奖得主米尔顿·佛利民更视香港为自由放任经济的典范。纵使政府于2006年9月11日宣布香港首创的“积极不干预”政策已经不再适用,且是“很久以前”的事,政府的经济政策理念仍然是让市场力量主导经济,避免操控或指导市场发展。商业规管精简、政府廉洁而高效率、税率低、税制简单、法制健全、产权观念牢固、货币稳定等因素,令大部分经济学家均相信香港是市场经济运作的佼佼者。香港经济以自由开放而全球知名,美国传统基金会1995年起、以及加拿大费沙尔学会(Fraser Institute)1996年起发表的自由经济体系报告,一直将香港评定为全球第一位。再加上优秀的地理位置、资讯流通、高效率的配套设施及服务,都对香港的经济作出贡献。人口民族播报编辑铜锣湾(5张)截至2000年,铜锣湾的居住人口为478434人,人口密度则为每平方公里1630.3人。住宅单位数量为190724个,密度则为每平方公里549.9个。居住人口中,82.49%为本地华人,17.51%为外籍人士。民俗文化播报编辑铜锣湾是香港最繁忙的购物和饮食区,也是香港不夜市区之一。入夜后,铜锣湾避风塘显得热闹而繁忙,只见船只灯火通明,穿唐装衫裤的艇妹摇橹,接送游客往来于海鲜艇、酒吧艇及歌艇之间。游客在船上品尝海鲜的同时,也可一边观赏海港夜景,一边领略舢舨风光,别有风味。所以夜游避风塘是游客晚上观光的理想安排。此外铜锣湾有许多很好的中西菜馆。最受欢迎的休息场所维多利亚公园,每天清晨,不少市民会在那里练太极拳;每逢春节、中秋节、圣诞节及大除夕等重要节日,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市民聚集于此举行庆祝活动。公园里设有游泳池、慢跑道和网球场,这里经常是举行国际网球赛事的场地。铜锣湾区另一著名的建筑物乃香港大球场,其设施达国际标准,可容纳观众4万人。位于铜锣湾和湾仔之间的是跑马地。每年9月至翌年6月是赛马季节。旅客更可参观位于马场内快活看台二楼的香港赛马博物馆。在香港,想见明星并不是一件难事。尤其是在人群密集的铜锣湾,不少本地明星平日里逛街也不时会在这一带出现,这里也是众多亚洲明星疯狂扫货的必去之处。香港的铜锣湾并非《古惑仔》所描绘的样子。她不仅拥有着迷人的维多利亚公园和赛马场,同时它还是一个繁华的不夜城。这里的购物营业时间永远是全港最晚的,除了时代广场、利园以及多家日式百货之外,还有年青人追求的前卫时尚服装和奇趣玩艺儿的大众露天市集——渣甸坊。另外,此处的金百利、百德新街、霎东街、罗素街等,也都囊括古今、变通中外,欲在香港购物的浪潮之中拔得头筹。 香港商业繁华至极,购物在香港旅游之中就显得尤为重要。在香港购物,不论是商品的品牌、种类、数量、价格还是服务,都会让人深深地感受到“购物天堂”的迷人魅力,体味着与世界同步的时尚购物浪潮。至香港购物,常人首选三类商品:服装、化妆品和电器。香港汇集了全球各大知名品牌,虽然比原产地稍贵,但与内地相比却是便宜不少,而且香港各大商家经常折扣;化妆品由于免税,在香港一些著名品牌的化妆品甚至比原产地更加便宜。铜锣湾路牌此外,香港各处的购物繁华地带也是数不胜数,挥散着“时尚圣殿”的夺人芳香。中环,位于香港岛,是香港的商业与经济中心。汇丰银行与中银大厦俨然是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标志,名牌精品店与大型百货公司则在这里展现着风姿绰约的华贵气质。置地广场(The Landmark),由地面延展至3楼,有欧美各国超级名牌精品,包括Gucci、Versace、Prada、LV等优雅时尚品味,或是Versus、OZOC、D&G等青春品牌,地下部分也有比较大众化的Esprit、U2等新款商品;金钟的太古广场(Pacific Place)等,主要售卖皮具服饰,商品档次很高,价格自然也不低,如路易·威登(LV)、香奈儿(Chanel)、浪凡(Lavin)、蒂芙尼(Tiffany)等;嘉轩广场是上等意大利品牌的天堂,这里几乎全部是意大利的品牌时装,而毕打行则引领了一场复古的风潮。尖沙嘴也是香港繁华的购物休闲区之一。著名的海港城是全港最大的购物商场,玩具反斗城亦在此开有分店;长达200米的柏丽购物大道是女性最为喜欢的shopping精华地段,因为服装等价位中等,既买得起又能体现气质;现代感十足的名城店位于地下,既有G2000、U2、Bossini、Color18、Esprit的中价位服装,又有Episode、Jessica、Crocodile等优雅品牌。旺角中心、先达广场、潮流特区、Chic之堡等新兴购物热点,尽是最受年青人欢迎的服饰、游戏、漫画、海报、模型等,无不洋溢着青春气息。这里的各个购物中心虽然规模不大,但却时刻充满了年轻人的新鲜与活力。 其实,香港还有许多不以经营品牌而出名的购物胜地,如:加连威老道、赏妃汇聚等,在这里只要精心,也能淘到许多不错的服饰和首饰等商品。文化场馆播报编辑香港大坑火龙文化馆香港大坑火龙文化馆位于铜锣湾大坑书馆街12号,原址是晚清时创立的孔圣义学,在2010年获古物谘询委员会评为三级历史建筑。 大坑火龙文化馆设有展览厅,介绍大坑火龙的历史、起源等,并设有以大坑火龙为主题的中西餐馆,当中会提供客家菜,亦提供教育和体验工作坊,举办一系列文化课程。 [3]原设计采用现代主义建筑风格,主要特色包括采用白色立方体外型、平屋顶设计,二楼设有露台。立面及窗户排列均运用非常严格的对称性安排,向书馆街的正立面中央部分稍为向后退入,特显立面分为三开间设计。重建时在外墙加上的批荡装饰凸线、铁制装饰栏杆及铁窗窗花等,都是当时主流的建筑风格装饰艺术的特征。室内部份相当简朴,没有着重任何建筑细节。简而言之,根据现代主义建筑的特色,这座建筑物是讲求实用和注重功能。由于建筑物曾作重建,所以地面层跟楼上两层采用的物料会有所不同,例如地面层有花岗石柱。 [4]风味美食播报编辑海鲜香港人对饮食极为重视,除了以粤菜闻名外,日、韩、台、越、泰、印度及欧洲的菜系亦十分常见,享有美食天堂的称号。早年香港人习惯上茶楼,早上冲一壶茶、叫两件点心,这经常成为西方人眼中香港饮食文化的典型。受英国影响,港人同样喜好吃下午茶,多数吃一件三文治、蛋挞、奶茶咖啡。在华洋杂处下,香港发展出茶餐厅的独特餐馆,它原本出售一些三文治、咖啡等廉价西式小食,后来再引入各式传统小炒,并自创炒或捞出前一丁、菠萝油、柠七、鸳鸯等,而大牌档及冰室也曾经是非常普遍的食肆。此外,香港街头小食也是多姿多彩,例如鸡蛋仔、砵仔糕、叮叮糖、煎酿三宝、碗仔翅等小食都颇为著名,以及由于香港人性格好“一窝蜂”,故有些小食会有如风一样,骤然而来,骤然而去。铜锣湾 小吃(20张)传统本地菜以广府菜、客家菜及潮州菜为主,盆菜则是新界原居民在节日时的传统菜。由于香港临近海洋,因此海鲜也是常见的菜色,亦发展出如避风塘炒蟹的避风塘菜色。另外,位于香港仔避风塘的珍宝王国是著名的海上食府,而西贡市、南丫岛、流浮山和九龙鲤鱼门也是吃海鲜的热点。另一方面,香港饮食也深受外来饮食文化影响。中环苏豪区、湾仔及尖沙咀酒吧林立,而慕尼黑啤酒节更由1991年起每年于尖沙咀广东道举行。快餐方面,美式快餐主要由麦当劳及肯德基经营,而香港也发展出自己的港式快餐,当中以大家乐、大快活及美心快餐为代表。未来展望播报编辑铜锣湾夜景(2张)2006年11月21日,湾仔区议会讨论,在铜锣湾兴建地下商业城,以纾缓路面行人路的挤塞。地下街,由崇光百货地底至记利佐治街及怡和街,并增建5个新出入口,解决路面人车争路问题。在地下非收费区,将会设有商铺,预计6年内完工,届时崇光百货外面的过路设施将会取消。跑马地站取代方案据中西区区议员阮品强、何俊麒和甘乃威在2009年2月动议指出:港铁公司将会在铜锣湾勿地臣街进行扩建工程,以连接跑马地区。旅游信息播报编辑百货店铺铜锣湾地段集中了很多购物中心、日资的百货公司以及酒店等,在街头巷尾还有很多餐厅,所有高档次的时尚潮流物品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还是香港不夜市区之一。入夜后,铜锣湾显得热闹而繁忙,只见灯火通明。2013年铜锣湾已成为尖沙咀以外最重要的旅游区。位于时代广场的连卡佛是顶级名牌聚集的高级百货店,不少顶级品牌以店中店的形式在这里设置分店。铜锣湾更是世界各大奢侈品牌开设顶级旗舰店的必争之地,在这里你几乎可以找到世界任何一家奢侈品牌的店铺。同时富有港岛特色的本地自主品牌与明星开设的自创品牌店面也在这里熠熠生辉。购物地点铜锣湾购物地点以时代广场、崇光百货、皇室堡等最为闻名,世界各地的名牌时装、时尚玩意、首饰精品、家俬电器,应有尽有。在香港铜锣湾最适合于作为参照物的是崇光百货店。崇光百货店前电车行走的路为主干道,靠近湾仔一方为轩尼诗道,靠近北角一方为怡和街,以这条路为界,新街与旧街真实地形成对比。主干道的海边一侧是新铜锣湾,为百货店与电影院的密集地区。特别是从街道中心的崇光百货开始,到记利佐治街一带都是百货商店。从崇光通过记利佐治街,从最初的十字路口(大丸、松坂屋、电影院翡翠的十字路口)向海岸线一侧的百德新街,这条街周末人相当多。从百德新街到告士打道,向左就是怡东酒店,它的旁边就是世界贸易中心,42层建筑的写字楼1996年完成了改装工程,G/F-4/F是购物中心,已经开业。铜锣湾湾仔一带街道也在不断扩展,与轩尼诗道并行的骆克道、谢斐道,直到铜锣湾的西部的坚拿道东一带,都是公认的好餐馆集中地区。坚拿道东的东侧波斯富街之间有一巨大的购物中心“时代广场”,1995年利舞台广场开业,形成新的人流。漂亮的餐馆与商店的不断增加,使这一带充满了活力。主干道的靠山一侧是过去的铜锣湾,虽说如此,面对主干道的建筑物也在不断地更新。位于崇光斜对面的像轩尼诗中心(内有兴和中心三越百货店)那样的购物中心不断增加。但是再往里走,依然保留有可以回味过去香港气氛的场所。特别值得一看的是与轩尼诗道斜向延伸的渣甸街,以及并行的渣甸坊。淘货须知香港的打折季是每年的7~9月以及新年前后至下一年的二月份。在打折季内,时间越拖后东西越便宜,但所剩下的精彩货品也较少。酒店食肆铜锣湾闹市之中,到处可以找到美食:平民化的茶餐厅、酒楼饭店、高级的酒店食肆,汇集了不同种类的中西食品,例如渣甸街、骆克道及利园山道,可吃到潮州打冷、京沪小菜、越南小食、甜品、特色私房菜等等,选择繁多。 [1]主要景点海洋公园跑马地赛马场文武庙赤柱罗屋民俗馆太平山顶圣约翰大教堂香港历史博物馆香港会议展览中心香港艺术馆香港公园香港动植物公园香港庙街皇后广场香港科学馆香港天文台龙虎山龙山寺洲际酒店观景台龙跃头文物径伦敦杜莎夫人蜡像馆香港分馆妙法寺七圣宫古庙史诺比公园金紫荆广场九龙城寨公园虎豹别墅汇丰银行维多利亚公园维多利亚港中国银行中环北区公园警队博物馆钟楼茶具博物馆浅水湾石阶街石硖尾公园上环慈云山观音庙黄石码头主要交通播报编辑港铁铜锣湾意指“香港铁路”,英文为Mass Transit Railway(MTR),是香港最大以铁路为基础的一个交通运输系统。港铁由9条市区线,连同1条连接机场及香港市中心的机场快线、1个拥有12条路线的轻铁系统、1个旅游缆车系统昂坪360,组成84个港铁车站及68个轻铁车站的铁路网,贯通港九市区及多个新市镇。同时,整个系统亦包括接驳巴士、城际客运及中国铁路货运服务。综合港铁系统由香港铁路有限公司(港铁公司)营运,于2007年12月2日由地铁系统及九铁系统合并而成。其中东铁线始建于1906年,1910年通车,是连接香港及广东省主要的铁路线;而以隧道为主的第二条路线观塘线则于1979年通车,成为香港铁路史的里程碑。其后港铁经多年不断扩展,更成为“国际都市铁路联会”的创会会员之一。2008年8月,港铁成为唯一提供“2008年北京奥运会马术比赛铁路运输服务”的交通运输系统。于2008年4月,港铁本地铁路路线过去12个月的累积载客量超过10亿人次,位列全球第7位。现时,综合港铁系统的平均周日载客量达430万人次,是全球最繁忙的铁路系统之一。尽管地铁和九铁已经合并,但大部分香港市民仍沿用合并前的称谓,将港铁的不同部分称呼为“地铁”(原属地铁的路线) 、“马铁”(马鞍山线)、“西铁”(西铁线)、“火车”(东铁线)。小巴铜锣湾铜锣湾位处中区海底隧道香港岛出口,有多条巴士及小巴线途经,更有地铁直达,交通非常方便。往红磡 乘搭108九龙巴士只需15分钟。往罗湖 乘地铁到尖沙咀站,再转乘坐火车(东铁)到罗湖,需时50分钟。往机场 乘地铁到香港站,再转乘机场快线前往机场,约要40分钟。往旺角 乘搭地铁需时14分钟。往尖沙咀 乘地铁只要9分钟。往中环 乘地铁约要6分钟。往湾仔 乘搭地铁只需4分钟。铜锣湾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Top 10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Hong Kong

Top 10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Hong Kong Looking for a last minute departure: save up to $960 on one of our March and April trips. Guides US$ CHOOSE CURRENCY US$ € £ AU$ CA$ NZ$ Trips Culture Trips Rail Trips Private Trips Offers Guides Trip destinations Africa Egypt Kenya Morocco South Africa Asia Bali Cambodia China Japan South Korea Sri Lanka Taiwan Thailand Turkey Vietnam Central America Belize Costa Rica Guatemala Mexico Europe Azores Croatia Georgia Greece Iceland Ireland Italy Portugal Scotland Spain United Kingdom South America Ecuador Top 10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Hong Kong Check out our guide to the top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 © i viewfinder / Shutterstock Matthew Keegan 16 December 2019 Copy Link Facebook Email Twitter Pinterest You could easily spend days in Causeway Bay, one of the busiest neighbourhoods on Hong Kong Island. It’s jam-packed with restaurants and shops, and also features Hong Kong’s main library and the Island’s largest public park, so there’s something for everyone here. For those who don’t have days to spare, we’ve come up with the top 10 things that should be on your Causeway Bay to-do list. Visit Times Square at night It’s not as big as the other Times Square, or as famous, but it’s a sight you should not skip when exploring Hong Kong’s Causeway Bay. The square wasn’t previously part of Causeway Bay, but due to some moving of notional borders, most guidebooks now agree that it’s part of the area, if not one of its prime attractions. Why go at night? Because the glass-walled malls and high-rises filled with shops look so much prettier lit up. Plus, where else are you going to find shops that welcome you until well after midnight? It’s not as big as the other Times Square | © Steve Vidler / Alamy Stock Photo Go shopping in SOGO Causeway Bay is a shopper’s dream | © Peter Scholey / Alamy Stock Photo See the Noonday Gun A stone’s throw away from Houston Street is one of Hong Kong’s more peculiar tourist attractions. Every day at noon, a small crowd gathers to watch an employee of multinational company Jardine Matheson fire a three-pounder naval gun. Historians can’t quite agree on what started the tradition, but you can still witness it in action. As they only fire the gun once, the whole ceremony doesn’t take up much time, leaving you with plenty of time to take photos of the harbour views. You won’t stumble across the gun by accident, as you have to walk through a tunnel to get there; you can find the entrance underneath the World Trade Centre. Become a Culture Tripper!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to save up to 500$ on our unique trips. Sign up See privacy policy. The Noonday Gun is a former naval artillery gun | © Jayne Russell / Alamy Stock Photo Visit the hitwomen of Causeway Bay Why not try something truly out of the ordinary? If you are in Causeway Bay and need to get something off your chest, consider visiting the city’s local villain-hitters, who will help dispel any bad vibes or even curse your enemies by beating their shoes – yes, really. The practice, known locally as da siu yan (‘petty person beating’) is a sorcery that involves local women, mostly retirees, beating away bad vibes; they can even curse your enemies by whacking paper effigies with their shoes. Popular with both locals and tourists, it’s a fascinating practice and one of those local traditions that gives Hong Kong its unique character. Typically, the villain-hitters charge HK$50 (£5) for the service. Clients come to see these hitwomen to help shake all kinds of ill fortune, but most are looking to combat unfaithful partners, love rivals or work troubles. Get your enemies ‘beaten’ with a shoe | ©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Ride the Ding Ding, Hong Kong’s ancient tram Causeway Bay is by no means the only place to enjoy a ride on one of Hong Kong’s ancient trams, but the sheer number of pedestrians here can make you feel a little claustrophobic, and the Ding Ding offers some relief. Its slow pace and the many stops will give you plenty of time to admire your surroundings. Make sure to get a seat on the upper deck so you have a good view of the crowds beneath you. It won’t get you to your destination any faster than walking, but it does give you the chance to have a proper look around. So hop on, sit back, relax and enjoy the ride! Ride the Ding Ding, a colourful double-decker tram | © Matt Dayka / Alamy Stock Photo Get lost in the Causeway Bay markets and side streets Put your map away and just explore. As Hong Kong is one of the safest cities in the world, you can feel comfortable wandering off into the unknown. Step away from the main roads, head into the side streets and find out what lies around the next corner. Top tip: go up! Take a lift, a set of stairs or an escalator upwards, and you might suddenly find yourself in a fourth-floor nail salon or a Korean barbecue restaurant. Who knows what you might come across when you wander into the unknown? | © Peter Horree / Alamy Stock Photo Try out the street food on Houston Street Whether you’re hungry or not, Houston Street – or Food Street – is a great place to check out. Tucked away in the crowded shopping area, it’s a little street with some of the best al fresco dining options in the city. Cuisines range from Italian to Thai, with most places open for both lunch and dinner. If you aren’t quite ready for food, just stroll around and peek into the side streets. You might catch groups of fashionable girls using the brightly painted walls as backgrounds for their Instagram photoshoot. Stop by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Lovers of literature should flock to this building. Featuring an innovative overhead book carousel that automatically catalogues hundreds of books and transports them to their rightful sections, the establishment redefines libraries, using technological advancements to appeal to the younger generation. There’s a designated area where children can come to read and enter a fantasy world of castles, faraway lands and mythical creatures. Visit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 © Trevor Mogg / Alamy Stock Photo Take a stroll through Victoria Park Named after the former British queen, Victoria Park is the largest public park on Hong Kong Island. It features a fountain, some ponds, large grassy areas and plenty of benches dotted along its winding paths. Depending on the time of day, and of course the weather, you’ll find people having a picnic, practising tai chi or doing a lap on the dedicated jogging trail. It won’t top any lists of the world’s most beautiful parks, but it’s a welcome bit of green in the middle of Hong Kong. Victoria Park offers a welcome bit of green | © Raymond de Toulouse / Alamy Stock Photo Find a moment of peace at Tin Hau Temple Tin Hau Temple in Causeway Bay is a fully functional temple and a declared monument. It’s one of more than 100 temples dedicated to Tin Hau, the goddess of the sea. The small structure dates back just over 150 years and stands out between the neighbouring skyscrapers. A small garden offers some peace and quiet, making a pleasant contrast with the hustle and bustle of Hong Kong daily life. The Tai family that built the temple still manages it today. Tin Hau Temple in Causeway Bay dates back more than 150 years | © Paul Rushton / Alamy Stock Photo This article is an updated version of a story created by Laura Fransen. KEEN TO EXPLORE THE WORLD? Connect with like-minded people on our premium trips curated by local insiders and with care for the world Since you are here, we would like to share our vision for the future of travel - and the direction Culture Trip is moving in. Culture Trip launched in 2011 with a simple yet passionate mission: to inspire people to go beyond their boundaries and experience what makes a place, its people and its culture special and meaningful — and this is still in our DNA today. We are proud that, for more than a decade, millions like you have trusted our award-winning recommendations by people who deeply understand what makes certain places and communities so special. Increasingly we believe the world needs more meaningful, real-life connections between curious travellers keen to explore the world in a more responsible way. That is why we have intensively curated a collection of premium small-group trips as an invitation to meet and connect with new, like-minded people for once-in-a-lifetime experiences in three categories: Culture Trips, Rail Trips and Private Trips. Our Trips are suitable for both solo travelers, couples and friends who want to explore the world together. Culture Trips are deeply immersive 5 to 16 days itineraries, that combine authentic local experiences, exciting activities and 4-5* accommodation to look forward to at the end of each day. Our Rail Trips are our most planet-friendly itineraries that invite you to take the scenic route, relax whilst getting under the skin of a destination. Our Private Trips are fully tailored itineraries, curated by our Travel Experts specifically for you, your friends or your family. We know that many of you worry about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travel and are looking for ways of expanding horizons in ways that do minimal harm - and may even bring benefits. We are committed to go as far as possible in curating our trips with care for the planet. That is why all of our trips are flightless in destination, fully carbon offset - and we have ambitious plans to be net zero in the very near future. Read Next Bars & Cafes The Best Bars in Causeway Bay, Hong Kong Food & Drink The Best Restaurants in Causeway Bay Places to Stay The 9 Best Hotels in Causeway Bay Fashion A Guide To Shopping (and Refuelling) in Hong Kong's Causeway Bay Winter Sale Offers on Our Trips Incredible Savings Find Out More X TRAVEL LOCATIONS Africa Asia Azores Bali Costa Rica Croatia Ecuador Egypt Europe Georgia Greece Guatemala Italy Japan Mexico Morocco Portugal Scotland South America South Korea Spain Sri Lanka Taiwan Thailand Turkey United Kingdom VIDEOS Video Library TRAVEL GUIDES Africa Antarctica Asia Caribbean Central America Europe Middle East North America Pacific South America CONTACT US Get in Touch Advertise & Partner Careers Freelance Jobs Responsible travel THE COMPANY About Us The Content Team Our App DE&I Sitemap FOLLOW US Facebook Twitter Pinterest Instagram Youtube Linkedin LEGAL Privacy Policy Terms of Use Cookie Policy Branded Content Policy Booking Terms and Conditions Culture Trip uses an independent third party trust account held by PT Trustees Limited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ackage Travel and Linked Travel Arrangements Regulations. CUSTOMER SERVICE US: +1 (678) 967 4965 | UK: +44 (0)1630 35000 tripssupport@theculturetrip.com © Copyright 2024 The Culture Trip Ltd. All Rights Reserved. Edit article Debug Post ID: 709354 Sponsored? No View Payload

Causeway Bay |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Causeway Bay |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Added to MY WALLET

View now

Log in / Sign up

Hello,

Created with Pixso.

MY ACCOUNT

Log out

MY WALLET

Added to MY WALLET

View now

About Us

Newsroom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EVENTS

(current)

Hong Kong — The Premier Hub for Mega Events

Hong Kong New Year Countdown Celebrations

Hong Kong Chinese New Year

Highlighted Events

Hong Kong Wine and Dine Festival 2023

Hong Kong Sevens 2024

The latest happenings

none

Explore

Attractions

Arts

Dining

Shopping

Nightlife

Hong Kong Great Outdoors

Culture

Neighbourhoods

Muslim Travel

Cruise

Greater Bay Area

Things you can't miss

none

Plan

Traveller essentials

Accommodation

Excursions & tours

Quality Tourism Services (QTS) Scheme

Trip planner

News

Immigration & Customs

What you should know

E-guidebooks

Getting around

Get online

FAQs

Visitor Centres

Deals

Hotel offers

Attraction offers

Shopping offers

Dining offers

Mall offers

How to redeem

FAQ

What’s Hot

none

Language

I am a visitor

I am a resident

Visitor

Hong Kong Resident

English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 New Zealand

Canada

India

Southeast Asia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Dutc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ภาษาไทย

العربية

Việt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International)

English (Australia & New Zealand)

English (Canada)

English (India)

English (Southeast Asia)

English (United Kingdom)

English (United State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Dutc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ภาษาไทย

العربية

Việt

close_button

I'm looking for...

Popular

The Peak

Tai O

Central

Ocean Park

Disneyland

Tsim Sha Tsui

hiking

dim sum

street market

Big Buddha

Speak now

Stop

I’m Sorry. I didn’t get that.

Please try again

Language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International)

English (Australia & New Zealand)

English (Canada)

English (India)

English (Southeast Asia)

English (United Kingdom)

English (United State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Dutc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ภาษาไทย

العربية

Việt

close_button

Log in / Sign up

Hello,

Created with Pixso.

MY WALLET

Hello,

close_button

Back

Created with Pixso.

MY WALLET

Created with Pixso.

MY ACCOUNT

Log out

EVENTS

Hong Kong — The Premier Hub for Mega Events

Hong Kong New Year Countdown Celebrations

Hong Kong Chinese New Year

Highlighted Events

Hong Kong Wine and Dine Festival 2023

Hong Kong Sevens 2024

Explore

Attractions

Arts

Dining

Shopping

Nightlife

Hong Kong Great Outdoors

Culture

Neighbourhoods

Muslim Travel

Cruise

Greater Bay Area

Plan

Traveller essentials

Accommodation

Excursions & tours

Quality Tourism Services (QTS) Scheme

Trip planner

News

Deals

Hotel offers

Attraction offers

Shopping offers

Dining offers

Mall offers

How to redeem

FAQ

About Us

Newsroom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Causeway Bay

Written by LUXE City Guides, Images by Jeremy Cheung

Hong Kong’s centre of cool

If retail runs through Hong Kong’s arteries, then Causeway Bay is the beating heart that keeps it going. From big-name designer brands piled atop one another in gleaming glass towers to rising stars in street style, fashion feels at home in the district. However, it’s much more than just a shopper’s paradise. Venture beyond the multitude of malls and discover an alluring enclave that’s brimming with character, Hong Kong Island’s largest public park and a rich history tied to its past as a former fishing village.

Named after the cove that it’s now built on top of, Causeway Bay’s erstwhile coastline is today marked by Tung Lo Wan Road, while landmarks including a 19th century Tin Hau temple dedicated to the Goddess of the Sea, the Noon Day Gun and a bronze statue of British monarch Queen Victoria recall the territory’s Chinese and British influences.

Now home to some of the highest retail rents in the world, the area’s eye-watering real estate has forced businesses to be creative. A little bit of vertical exploration goes a long way, independent boutiques and local eateries are often hidden away from the ground floor.

Nighttime shopping is de rigueur, and is often followed by a belated dinner and rooftop drinks. The district’s skyscrapers and hotels are perfectly positioned to provide a moment’s repose, complete with panoramic vistas of Hong Kong’s dazzling cityscape. Alternatively, low-rise, village-like Tai Hang feels worlds away, when in fact it is just a few minutes’ distance, offering welcoming neighbourhood haunts.

With crowds that can make it feel like all of Hong Kong has descended on Causeway Bay, it’s a place of contrast and contradiction, at once busy and quiet, frustrating and rewarding, it’s a microcosm of Hong Kong that makes a lasting impression.

HIGHLIGHTS

Marvel at the cityscape, cocktail in hand, at one of Causeway Bay’s hip rooftop bars.

Sample a cup of traditional Hong Kong-style milk tea from a dai pai dong.

Bag a bargain and fill your suitcase with the latest trends from the streets.

Get snap happy with the city’s younger generation leading the analogue photography revolution.

Find souvenirs with both style and substance from artisanal Hong Kong brands.

Experiences in Causeway Bay

Nearby neighbourhoods

Old Town Central

Eastern District

Southern District

Wan Chai

Western District

Home

Explore

Neighbourhoods

Causeway Bay

Live Chat

Itinerary

Deals

Tool Kits

Tool Kits

×

Good to Know

Useful Numbers

Get Around

Get Online

FAQ

Visitors Centre

ABOUT THIS SITE

Terms of use

Privacy policy

Cookie policy

Change text size

Web Accessibility

OUR OTHER SITES

About Us

Newsroom

Travel trade

Conventions & exhibitions

Join us

RELATED SITES

Brand Hong Kong

HELP

Contact us

FAQ

Newsletter signup

Event collaborations

Chat with us

FOLLOW US NOW!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youtube

FOLLOW US NOW!

facebook

instagram

twitter

youtube

Copyright © 2024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All rights reserved.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We use cookies to ensure that we give you the best experience on our website, to understand your interests and provide personalized content to you as further set out in our Cookie Policy here. If you accept the use of cookies on our website, please indicate your acceptance by clicking the "I accept" button. You may manage your cookies settings at any time.

I accept

Manage my cookies

Cookie Setting

Save settings

Causeway Bay - Wikipedia

Causeway Bay - Wikipedia

Jump to content

Main menu

Main menu

move to sidebar

hide

Navigation

Main pageContentsCurrent eventsRandom articleAbout WikipediaContact usDonate

Contribute

HelpLearn to editCommunity portalRecent changesUpload file

Languages

Language links are at the top of the page.

Search

Search

Create account

Log in

Personal tools

Create account Log in

Pages for logged out editors learn more

ContributionsTalk

Contents

move to sidebar

hide

(Top)

1Location

2History

3Features

4Places in Causeway Bay

Toggle Places in Causeway Bay subsection

4.1Leisure and cultural

4.2Shopping

5Transport

Toggle Transport subsection

5.1Main roads and notable steeets

5.2Public transport

6Education

7Notable people

8See also

9Notes

10References

11External links

Toggle the table of contents

Causeway Bay

13 languages

CebuanoDeutschEspañolFrançais한국어Bahasa IndonesiaNederlands日本語РусскийSuomiதமிழ்粵語中文

Edit links

ArticleTalk

English

ReadEditView history

Tools

Tools

move to sidebar

hide

Actions

ReadEditView history

General

What links hereRelated changesUpload fileSpecial pagesPermanent linkPage informationCite this pageGet shortened URLDownload QR codeWikidata item

Print/export

Download as PDFPrintable version

In other projects

Wikimedia Commons

Coordinates: 22°16′50″N 114°10′51″E / 22.28066°N 114.18096°E / 22.28066; 114.18096

From Wikipedia, the free encyclopedia

District of Hong Kong Island

This article has multiple issues. Please help improve it or discuss these issues on the talk page. (Learn how and when to remove these template messages)

This article needs additional citations for verification. Please help improve this article by adding citations to reliable sources. Unsourced material may be challenged and removed.Find sources: "Causeway Bay" – news · newspapers · books · scholar · JSTOR (February 2008) (Learn how and when to remove this template message)

This article possibly contains original research. Please improve it by verifying the claims made and adding inline citations. Statements consisting only of original research should be removed. (June 2020) (Learn how and when to remove this template message)

(Learn how and when to remove this template message)

Causeway BayHigh-density buildings in Causeway Bay and Victoria ParkTraditional Chinese銅鑼灣Simplified Chinese铜锣湾Cantonese YaleTùhnglòh wàahn

Literal meaning"Copper Gong Bay"TranscriptionsStandard MandarinHanyu PinyinTóngluó wānYue: CantoneseYale RomanizationTùhnglòh wàahnJyutpingTung4 lo4 waan4IPA[tʰʊ̏ŋlɔ̏ː wȁːn]

Causeway Bay is an area and a bay on Hong Kong Island, Hong Kong, straddling the border of the Eastern and the Wan Chai districts. It is a major shopping, leisure and cultural centre in Hong Kong, with a number of major shopping centres. The rents in the shopping areas of Causeway Bay were ranked as the world's most expensive for the second year in a row in 2013, after overtaking New York City's Fifth Avenue in 2012.[1] When referring to the area, the Cantonese name is never written in English as "Tung Lo Wan".[note 1]

Location[edit]

The busy Yee Wo Street crossing

View from Kowloon peninsula

View from Fortress Hill along with Wan Chai

Causeway Bay is located at the eastern end of the Wanchai District and the western end of the Eastern District. Causeway Bay includes Tsing Fung Street, Causeway Bay Market, the Victoria Park, the 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 Oil Street, Jardine's Noonday Gun, the Police Officers Club, the Queen's College and the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Traditionally, Causeway Bay refers to the area near today's Tin Hau Station, but Causeway Bay now comprises the area south of Victoria Harbour, with Oil Street as the eastern boundary, Tung Lo Wan Road and Leighton Road as the southern border, and Canal Road Flyover as the western boundary. However, Causeway Bay is often considered as solely[citation needed] including the area surrounding Causeway Bay Station, the area traditionally known as East Point.

Since 1982, two electoral constituencies of Causeway Bay (Causeway Bay North and Causeway Bay South) had been grouped into the Eastern District of district board elections, whilst Causeway Bay Central was grouped with the Wan Chai District to the west. However, local government decisions—other than electoral demarcations—still affect the region as a whole. Since 1994, the area has further been subdivided in Hong Kong district board elections into smaller constituencies. The northern sector consists of the area around Victoria Park, the middle sector coincides with the central business district, and the southern sector forms the area around Tin Hau.

To cope with population change, the constituency boundary between Wan Chai District and Eastern District was changed on the new year's day of 2016 (effective on voting in 2015 Hong Kong local elections).[2][3] As a result, the Victoria Park and Tin Hau constituencies became a part of Wan Chai District starting from that day. As a consequence, a larger proportion of Causeway Bay is now part of Wan Chai District;[4] whereas the easternmost parts of the area, such as Oil Street, and the western side of Tin Hau Temple Road, remain in the Eastern District.[5]

Town planning is managed by the Causeway Bay Outline Zoning Plan,[6] which is not related to the electoral boundaries as drawn by the Electoral Affairs Commission.[4] The OZP also covers the other neighbourhoods of Tai Hang and So Kon Po.[6] The OZP, however, does not manage Victoria Park, which was reclaimed from the Causeway Bay/Tung Lo Wan body of water, nor Tin Hau,[6] which is historically part of Tung Lo Wan. Tung Lo Wan is the Cantonese name that collectively refers to the waters and lands around the bay.

Causeway Bay Market and Causeway Bay Fire Station are in fact located in Tin Hau, and are outside the jurisdiction of the OZP, but in terms of the electoral constituency, the market, the fire station, and Victoria Park are located within the Victoria Park constituency. Added to this confusion, Wan Chai Fire Station is located in the Canal Road constituency but some non-government sources consider it as part of the Causeway Bay area.[7] The Wan Chai Fire Station is not part of Causeway Bay OZP.[6]

History[edit]

This section does not cite any sources. Please help improve this section by adding citations to reliable sources. Unsourced material may be challenged and removed. (June 2020) (Learn how and when to remove this template message)

View of Causeway Bay, 1846

Causeway Bay during the 2014 Hong Kong protests

The typhoon shelter of Causeway Bay and the Tin Hau Temple reveal that the area was once a fishing town. Before urban development and massive land reclamation, Causeway Bay was a heavily silted bay. Its former shape can be found on maps by tracing Tung Lo Wan Road, which goes along the former bay. In the early stage of development, a causeway was built, which is the present-day Causeway Road. In the 1950s, the coastline was further pushed forward when the remains of the bay were reclaimed for the Victoria Park, when the statue of Queen Victoria was brought back from Japan. The statue had been taken away during the Second World War from Statue Square at Chater Road, Central. Kellett Island off the coast of Causeway Bay has been connected to the Hong Kong Island by a breakwater as a result of the land reclamation.

Causeway Bay's history as a shopping district dates back to 1960, when Daimaru, a Japanese style department store opened in Great George Street. By the 1970s, Causeway Bay has developed into Hong Kong's main shopping district. A number of other Japanese style department stores, including Matsuzakaya, Mitsukoshi and Sogo, opened in the 1970s and 1980s, giving Causeway Bay the nickname of "little Ginza". In the 1990s, several major shopping centres were constructed, strengthening Causeway Bay's status as one of the major shopping districts in Hong Kong.

The original[citation needed] Causeway Bay proper around the bay is actually the area now known as Tin Hau, near the present-day Tin Hau MTR station and the Causeway Bay Tin Hau Temple, whereas the Causeway Bay MTR station is at the area historically called East Point.

The present-day usage of the name Causeway Bay is usually confused with East Point, an area named after a spit on the coastline, eastern end of formerly Victoria City. The names of Yee Wo Street, Jardine's Bazaar, and Jardine's Crescent reveal that the land in this area was sold by the British colonial government to Jardines in the early 19th century.

Another area often mistaken as Causeway Bay is Bowrington area or in Cantonese Ngo Keng (鵝頸) (now part of Canal Road electoral constituency), literally "goose's neck", where is known for villain hitting activity, a voodoo-like tradition of Hong Kong.

Features[edit]

Causeway Bay or East Point is one of Hong Kong's major shopping districts. It includes the 13-storey Japanese-style department store Sogo, as well as shopping centres such as Times Square and Hysan Place. There are also smaller malls such as World Trade Centre, Windsor House, Hang Lung Centre, Fashion Island (formerly Daimaru), Fashion Walk, Lee Garden One and Lee Garden Two. Causeway Bay is one of the most crowded and central areas in Hong Kong. The area contains many trendy shops carrying both locally made and imported fashion and products from around the world. As such, it is a popular social spot for young people. Many shops are open until after midnight.

Notable hotels in Causeway Bay include Park Lane Hotel and Regal Hong Kong Hotel. Several boutique hotels have opened recently, including Mira Moon Hotel on Jaffe Road.

For years, Jardine Matheson has fired a cannon shot at noon every day in Causeway Bay, by Victoria Harbour, slightly eastward of the former Kellett Island. The gunshots have served as time signals for many generations of old inhabitants of Hong Kong. This tradition still continues today. This is the "Noonday Gun" mentioned in the Noël Coward song "Mad Dogs and Englishmen".

Although the names of certain landmarks in the western part of Causeway Bay start with "Wan Chai" (e.g. Wan Chai Fire Station), the landmarks are across the local customary limit[citation needed] of Wan Chai on Canal Road.

Places in Causeway Bay[edit]

Statue of Queen Victoria in Victoria Park

Leisure and cultural[edit]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Noonday Gun

Royal Hong Kong Yacht Club

Victoria Park

South China Athletic Association clubhouse

Shopping[edit]

Sogo

Times Square

World Trade Centre

Hysan Place

Windsor House

Lee Gardens

Fashion Walk

Russell Street

Transport[edit]

Causeway Bay at night, at Kingston Street

Main roads and notable steeets[edit]

King's Road

Causeway Road

Gloucester Road

Canal Road

Hennessy Road

Yee Wo Street

Paterson Street

Great George Street

Cross Harbour Tunnel

Aberdeen Tunnel

Russell Street

Electric Road

Tung Lo Wan Road

Hing Fat Street

Tin Hau Temple Road

Wun Sha Street

Causeway Bay station

Public transport[edit]

For the MTR, it is connected by the Island line: Tin Hau and Causeway Bay stations. Both Tram and bus services serve Causeway Bay, connecting it to most other major parts of Hong Kong. Causeway Bay is located at the entrance of Cross-Harbour Tunnel and Aberdeen Tunnel, providing convenient access to Kowloon and Southern District.

Education[edit]

Causeway Bay is in Primary One Admission (POA) School Net 12. Within the school net are multiple aided schools (operated independently but funded with government money) and the following government schools: Hennessy Road Government Primary School and Sir Ellis Kadoorie (Sookunpo) Primary School.[8]

Notable people[edit]

This section is empty. You can help by adding to it. (December 2022)

See also[edit]

List of buildings, sites and areas in Hong Kong

Moreton Terrace [yue]

Notes[edit]

^ There is a separate location named "Tung Lo Wan" in the Sha Tin District in eastern New Territories. However, Causeway Bay has been named by the government not long after its colonisation, and hence the official English name of the place has always been "Causeway Bay" instead of "Tung Lo Wan". Of note is that two streets named after the area, Tung Lo Wan Road and Tung Lo Wan Drive, use romanised names, resulting in names partially identical to Sha Tin's Tung Lo Wan.

References[edit]

^ Straus, Karsten. "Hong Kong Beats New York For Chic Shopping ", Forbes, 21 November 2013.

^ Hansard - Official Record of Proceedings, Wednesday, 22 January 2014, The Legislative Council

^ District Councils Ordinance (Amendment of Schedules 1 and 3) Order 2013

^ a b https://www.eac.hk/pdf/distco/2015dc/final/dc2015b.pdf[bare URL PDF]

^ "Eastern District Map" (PDF). Archived (PDF) from the original on 21 February 2020. Retrieved 3 February 2021.

^ a b c d "Statutory Planning Portal 2 (SPK)".

^ 銅鑼灣. 2015香港大地圖:香港篇. 萬里地圖製作中心. 2015.

^ "POA School Net 12" (PDF). Education Bureau. Retrieved 12 September 2022.

External links[edit]

Wikimedia Commons has media related to Causeway Bay.

22°16′50″N 114°10′51″E / 22.28066°N 114.18096°E / 22.28066; 114.18096

vte Eastern District, Hong KongAreas

Tin Hau

Fortress Hill

North Point

Braemar Hill

Quarry Bay

Sai Wan Ho

Shau Kei Wan

A Kung Ngam

Chai Wan

Siu Sai Wan

Tsat Tsz Mui

Landmarks

AIA Tower

Cape Collinson Crematorium

City Garden

Cityplaza

Choi Sai Woo Park

Grand Promenade

Healthy Village

Heng Fa Chuen

Hing Tung Estate

Hing Wah Estate

Holy Cross Catholic Cemetery

Hong Kong Buddhist Cemetery

Hong Kong Film Archive

Island Resort

Kornhill

Law Uk Folk Museum

Mount Parker

Public housing estates in Chai Wan and Siu Sai Wan

Sai Wan War Cemetery

Siu Sai Wan Sports Ground

Taikoo Place

One Island East

Taikoo Shing

Tai Tam Gap Correctional Institution

Tin Chiu Street

Wan Tsui Estate

Pamela Youde Nethersole Eastern Hospital

EducationTertiary

Hong Kong Shue Yan University

Primary / secondary

Belilios Public School

Buddhist Chung Wah Kornhill Primary School

Canossa College

Cheung Chuk Shan College

Chinese International School

Delia School of Canada, Hong Kong Ontario program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Chai Wan Campus

HKUGA Primary School

Hong Kong Japanese School Junior high school

Hong Kong Chinese Women's Club College

Islamic Kasim Tuet Memorial College

Kiangsu-Chekiang College, International Section

Kiangsu and Chekiang Primary School

Korean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Lingnan Secondary School

Munsang College

Precious Blood Secondary School

Pui Kiu Middle School

Quarry Bay School

Salesian English School

Shau Kei Wan East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Shau Kei Wan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St. Joan of Arc Secondary School

St. Mark's School

MTR stations

Fortress Hill

North Point

Quarry Bay

Tai Koo

Sai Wan Ho

Shau Kei Wan

Heng Fa Chuen

Chai Wan

This list is incomplete.Kellett School previously maintained a campus in Shau Kei Wan.

vteWan Chai DistrictMain borders and locationsAreas

Causeway Bay

Kellett Island

Happy Valley

Jardine's Lookout

Mid Levels (part)

Stubbs Road

Tai Hang

Tin Hau

Wan Chai

Wan Chai North

Wong Nai Chung Gap

Education

Tang Shiu Kin Victoria Government Secondary School

Hong Kong Academy for Performing Arts

French International School of Hong Kong Blue Pool Road (HQ) and Jardine's Lookout

Hong Kong Japanese School Primary school

St. Paul's Convent School

Wah Yan College, Hong Kong

Marymount Primary School

Sir Ellis Kadoorie (S) Primary School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Closed

Hong Kong Sam Yuk Secondary School

Landmarks

Blue House

Central Plaza

China Resources Building

Dorsett Wanchai Hong Kong Hotel

Grand Hyatt Hong Kong

The Excelsior

Golden Bauhinia Square

Great George Street

Happy Valley Racecourse

Fire Memorial

Harbour Centre

Australian Consulate-General

Hong Kong Convention and Exhibition Centre

Hong Kong Police Headquarters

Hong Kong Sanatorium & Hospital

Hopewell Centre

Hotel Indigo Hong Kong Island

Hysan Place

Immigration Tower

King Yin Lei

Khalsa Diwan Sikh Temple

Lai Tak Tsuen

Lee Garden

Lee Garden One

Lockhart Road

Mount Cameron

Mount Nicholson

Mount Parish

Nam Koo Terrace

Novotel Century Hong Kong

Old Wanchai Market Building

Old Wan Chai Police Station

Old Wan Chai Post Office

Po Leung Kuk Museum

QRE Plaza

Queen's Road East

Pacific Place Phase III

Revenue Tower

Ruttonjee Hospital

Shui On Centre

Southorn Playground

Spring Garden Lane

St. Michael's Catholic Cemetery

Stubbs Road

Sun Hung Kai Centre

Times Square

Tung Wah Eastern Hospital

Victoria Park

Wan Chai Heritage Trail

Wanchai Tower

Windsor House

World Trade Centre Hong Kong

Closed

Lee Tung Street

TransportMTR stations

Causeway Bay

Exhibition Centre station

Tin Hau

Wan Chai

Ferry

Wan Chai Pier

Society

Wan Chai District Council

This list is incomplete.

Authority control databases International

VIAF

National

Israel

United States

Retrieved from "https://en.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auseway_Bay&oldid=1195809509"

Categories: Causeway BayWan Chai DistrictShopping districts and streets in Hong KongHidden categories: All articles with bare URLs for citationsArticles with bare URLs for citations from March 2022Articles with PDF format bare URLs for citationsCS1 uses Chinese-language script (zh)Articles with short descriptionShort description is different from WikidataArticles needing additional references from February 2008All articles needing additional referencesArticles that may contain original research from June 2020All articles that may contain original researchArticles with multiple maintenance issuesEngvarB from June 2017Use dmy dates from June 2017Articles containing Chinese-language textPages with Cantonese IPAAll articles with unsourced statementsArticles with unsourced statements from December 2021Articles needing additional references from June 2020Articles with unsourced statements from June 2020Articles with unsourced statements from October 2018Articles to be expanded from December 2022All articles to be expandedArticles with empty sections from December 2022All articles with empty sectionsArticles using small message boxesCommons category link is on WikidataCoordinates on WikidataArticles with VIAF identifiersArticles with J9U identifiersArticles with LCCN identifiers

This page was last edited on 15 January 2024, at 10:39 (UTC).

Text is available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Alike License 4.0;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the Terms of Use and Privacy Policy. Wikipedia® is a registered trademark of the Wikimedia Foundation, Inc., a non-profit organization.

Privacy policy

About Wikipedia

Disclaimers

Contact Wikipedia

Code of Conduct

Developers

Statistics

Cookie statement

Mobile view

Toggle limited content width

銅鑼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銅鑼灣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簡介

2歷史與發展

开关歷史與發展子章节

2.118世紀

2.219世紀

2.2.1取名與分區

2.2.2閩南人聚居地與天后文化

2.2.3客家移民與文化

2.320世紀

2.3.1民國動亂、南洋華僑移民潮以及虎豹別墅

2.3.21940年代日佔時期

2.3.3戰後大陸以及南洋移民潮

2.3.4商業轉型以及成為全港最重要的消費區

2.3.51950-1980年代填海發展時期

2.3.61980年代以後

2.4近年發展

3各分區發展

开关各分區發展子章节

3.1具體範圍

3.1.1東角

3.1.2大坑和加路連山

3.1.3天后

3.1.4商業區範圍

4著名地點

开关著名地點子章节

4.1文娛康樂設施

4.2商場

4.3學校

4.4公共機構

4.5已拆去的建築

5交通

开关交通子章节

5.1主要交通幹道

5.2公共交通

6照片集

7區議會議席分佈

8註釋

9参考文献

10參見

开关目录

銅鑼灣

13种语言

CebuanoDeutschEnglishEspañolSuomiFrançaisBahasa 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Русскийதமிழ்粵語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不转换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打印页面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2°16′50″N 114°10′51″E / 22.28066°N 114.18096°E / 22.28066; 114.18096

  此条目页的主題是香港島的銅鑼灣。关于其他地區的銅鑼灣,請見「銅鑼灣 (消歧義)」。

2015年的銅鑼灣

從九龍半島望向銅鑼灣一帶(2011年)

1841年卑路乍爵士繪畫的香港地圖,中間突出為東角,右為未填海的銅鑼灣

銅鑼灣 銅鑼灣在香港島的位置

銅鑼灣[註 1](英語:Causeway Bay[註 2])位於香港島,是一個工商及住宅混合的地區,隸屬灣仔區,原本是當地海灣的名字,因海灣形似銅鑼而得名,銅鑼灣避風塘則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後海灣的銅鑼形不復見,但「銅鑼灣」卻成爲了整個地區的名稱。港島銅鑼灣的「灣」以「環」為讀音(長沙灣/土瓜灣為例): 香港粵語常以陰平的「灣」作陽平的「環」[1]。但港鐵卻以「灣」報站,故部分市民以「灣」稱之。歷史上當地名爲「銅鑼灣」的海灣因為填海而兩度北移,原海灣範圍變成了現今的維多利亞公園,現今的「銅鑼灣」海灣僅指興發街、維園道和鴻興道之間的海域,而銅鑼灣地區的範圍東至屈臣道、麥連街及蜆殼街,西至告士打道天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

銅鑼灣主要分為東面的住宅區及西面的維多利亞公園,銅鑼灣、跑馬地一帶早期本屬東區[註 3],在香港區議會分區監察政府事務上,1980年代區議會把銅鑼灣北及銅鑼灣南劃入東區,把銅鑼灣中劃入灣仔區,於1990年代亦新增屬東區的銅鑼灣東選區[2]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門的運作下,以及香港回歸前的立法局選舉分區下(港島中),仍然是以於1963年法定分區為基礎而進行,整個銅鑼灣仍然屬於同一劃區[3]。立法會於2014年1月22日通過的《二○一三年區議會條例修訂令》,原屬東區的「維園」及「天后」兩個選區,於2016年開始改劃入灣仔區議會的範圍,自此整個銅鑼灣均屬於灣仔區。(唯以銅鑼灣命名的銅鑼灣社區中心仍在東區的城市花園選區內)

因為銅鑼灣天后廟,使銅鑼灣、跑馬地以及大坑自開埠以來即以閩籍人口為主要多數,建區以來有濃厚的天后文化[註 4],附近東角一帶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閩籍同鄉會的地方。維多利亞公園則是香港面積最大的公園,有很多休閒、體育設施,加上香港中央圖書館等全港性的文化設施,使銅鑼灣成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閒以及文化活動中心。

簡介[编辑]

銅鑼灣地理位置位處香港島的中心,是文娛,酒店和住宅區.文化方面有香港第一間官中男名校皇仁書院、銅鑼灣天后廟、銅鑼灣岳王古廟、維多利亞公園及香港中央圖書館,亦包括銅鑼灣區內的社會設施民政事務總署銅鑼灣社區中心,銅鑼灣街市和銅鑼灣消防局。

天后、大丸等是銅鑼灣個別地方的俗稱,但沒有具體範圍。銅鑼灣的市中心是由現天后站周邊向現在的炮台山站及香港中央圖書館方向伸展,早在19世紀便在現今銅鑼灣東及天后站周邊進行填海,而現天后站原是香港政府重要機構銅鑼灣裁判司署,香港多數中年以上人士也曾到過此處,而銅鑼灣西邊盡頭東角一帶亦在19世紀進行填海而成為香港開埠以來最重要的碼頭之一。

1950年代銅鑼灣的經已過度發展,香港政府便在銅鑼灣東角一帶大量填海。奇力島連陸,使銅鑼灣擁有一系列全港性的文娛、商業設施。現今銅鑼灣西商業區多數地方,如維園、銅鑼灣東維園及海旁周邊的高樓大廈,都是由填海得來。服務銅鑼灣的港鐵站有銅鑼灣站(銅鑼灣西地區)、天后站(銅鑼灣東南面地區、維園、中央圖書館)。

80年代開始,在監視政府的區議會事務上,雖然區議會是以選區為主,18區為副,銅鑼灣一個選區(西部)劃入區議會灣仔區,希望帶動灣仔區的住宅發展及分享商業設施,二個選區(東部)連維園劃入區議會東區,希望帶動東區的商業發展及分享文娛設施。但全港性及不少政府的行政仍以銅鑼灣為單位。而50年代以前,現大坑北面亦是銅鑼灣的核心範圍,而今鵝頸選區亦有1/3地方(堅拿道天橋以東)在法定分區銅鑼灣內,成為銅鑼灣商業區的擴展。

歷史與發展[编辑]

銅鑼灣的奇力島(古名燈籠洲)[註 5]曾於1991年發現隋代至南宋時期的貨幣,證明銅鑼灣地區大概早在隋代(公元581年至618年)年間已有居民。

18世紀[编辑]

1846年的銅鑼灣

維多利亞公園由填海得來,未填海前,原維多利亞公園東西岸兩邊海岸線像一個銅鑼,因而取名為銅鑼灣。而昔日海岸線就在今日銅鑼灣道。銅鑼灣古稱鹽船灣,18世紀戴氏家族於海灣東岸建立了一座「鹽船灣紅香爐廟」,即今日的銅鑼灣天后廟。

19世紀[编辑]

取名與分區[编辑]

19世紀末,由於來往香港島東西需繞路或坐船經過銅鑼灣甚為不便,故此興建了一條連接海灣的海堤,即是現今的高士威道。這亦是銅鑼灣的英文名「Causeway Bay」(海堤灣)的字源。而銅鑼灣為四環九約的下環及其中一約。1880年代,政府在銅鑼灣先後再進行了2次填海工程,共取得50英畝土地。其中一地便是由現時的銅鑼灣道填至現時的高士威道,高士威道對出的海灣,被修建成香港第一個避風塘。可見銅鑼灣在開埠初期便是重點發展的最繁華市區之一。[4]此為香港第一次大型填海[5]。

閩南人聚居地與天后文化[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15年1月13日)

銅鑼灣天后廟是香港的香港法定古蹟,本由閩南人興建,福建人自唐宋朝起即控制中國對外的多數貿易,自明朝滅亡後,滿清實行多次大屠殺,鄰近香港的有廣州大屠殺,而福建人則傾盡資本反清,但在施琅降清以後,台灣迅速被攻陷,福建人則把資本以及黃金運到南洋。鴉片戰爭結束後,福建人經香港轉運貨物到南洋或經香港到南洋經商,因為福建人非常信奉天后娘娘,很多福建人在銅鑼灣天后廟一帶作為家鄉以及南洋的中轉站以及貨物轉口地,而成為銅鑼灣居民的壓倒性多數,因為很多家庭不願放盤以及搬出,自銅鑼灣購物區開始發展以後,各區也有人口希望在區內或在周邊置業,使區內樓價高企,因為銅鑼灣是閩籍人口在港歷史上的聚居中心,仍以閩籍人口有更強置業需求,但不少選擇在附近的北角以及灣仔置業,銅鑼灣直到現今仍以閩籍移民為大多數,銅鑼灣商業區的發展亦帶動北角以及灣仔的樓價。銅鑼灣、大坑、跑馬地一帶由開埠至今仍以閩籍為大多數,而在1920年代以前,北角和鰂魚涌還未發展,銅鑼灣是港島市區的盡頭,港英政府設立銅鑼灣旁設立炮台,而成為後來炮台山以及港鐵站的地名,而銅鑼灣的天后廟非常著名,後來又成為了銅鑼灣天后廟以及天后站一帶的地名。

銅鑼灣一直以天后文化為主流文化,有著名的銅鑼灣天后廟以及水上天后廟,由開埠以來都是福建人密集的區份,而香港開埠以後,廣東以及福建商家都聚集在中上環,其餘的福建人大多都在下環(灣仔),但全港各福建籍人口經常到銅鑼灣天后廟上香,使香火鼎盛,銅鑼灣天后廟為著名建築,不少福建人下南洋回中國時亦會到銅鑼灣天后廟上香,使很多福建人聚集在銅鑼灣天后廟一帶,包括天后和大坑的市區,不少也進行轉口貿易。

香港的福建籍人不是以北角為中心在香港聚居的,香港早期的北角只有較少人口,除了中上環的商家外,他們是以銅鑼灣天后廟為中心而聚居的,富豪如胡文虎等亦把虎豹別墅建在鄰近天后廟的大坑,後來中國共產黨奪權,香港人口暴增,很多福建籍港人南下香港,有部份遷入銅鑼灣,但非常多人口聚居在東區,特別在北角以及鰂魚涌,亦有很多筲箕灣以及柴灣,但逃港潮亦有為數不少的廣東籍人口進入原為市區邊緣的筲箕灣以及柴灣,北角在戰後成為閩籍人口聚居地理上的中心,而南洋富商以及後來遷入的富商(其他籍貫富商以更多聚居在山頂以及南區)的聚居地由銅鑼灣天后廟向南伸展到亦在大坑半山、跑馬地半山以至渣甸山、另一面在20年代起由天后廟向東一直伸到整個北角半山,現今天后廟道則是由天后廟一直伸延到北角盡頭,而在政府的規劃上,北角半山、大坑半山以較富有的家庭為主,單位大多都是2000呎以下,而渣甸山、跑馬地半山的獨立屋以及大單位價格則更高。此外,市區的大單位亦有大量的富商聚居,如柏景台、城市花園等,但市區更多唐樓,住在半山區的小單位以及唐樓的人口不是富商。

客家移民與文化[编辑]

銅鑼灣除了市區的發展之外,在昔日屬銅鑼灣的大坑(現勵德邨以北),有客家人聚居於山區,當時在山區亦可聽到客家山歌,但自福建移民大量移入銅鑼灣以後,客家人只佔一個很少部份,因為香港島的客家人沒有丁權,政府收地建設住宅以後很大量都被遷入附近便宜的公屋勵德邨。著名的事件有大坑舞火龍。

1950年代前銅鑼灣東角填海前,大坑是銅鑼灣的核心地區,直到1950年代銅鑼灣海旁大規模填海後,大坑才在法定地區上加入大坑的名字,而新的大坑是銅鑼灣的分區,而法定地址仍可加上銅鑼灣,代表大坑為銅鑼灣的分區,為銅鑼灣大坑或大坑。而現今勵德邨地址上地址仍包括銅鑼灣。但大坑仍和銅鑼灣主區一樣享用銅鑼灣的社會設施。

20世紀[编辑]

民國動亂、南洋華僑移民潮以及虎豹別墅[编辑]

鴉片戰爭以後,滿清實行五口通商,割讓香港,然而香港仍然未真正比五口通商興旺,大多經營鴉片貿易以及人口販賣,亦幾乎由廣府人控制,轉口貿易則幾乎福建人控制。

香港在1891年只有20萬人口,大多為苦力、建築工人以及經香港下南洋經商、工作或到西洋的華工,真正的人口不多。而香港的商人大多聚居在中環半山,富有的鴉片商販則聚居在山頂。

但清末動亂使廣東人,福建人都大量南下香港,廣府人主要聚居在九龍西區的油尖旺區以及深水埗區,福建人又主要居於下環,富人則居於銅鑼灣天后、大坑一帶,如富豪胡文虎的虎豹別墅位於大坑山頭,大坑一帶為南洋富商的密集區,因為民國的銅鑼灣開發已達飽和,而銅鑼灣的小福建社區又伸延到北角,郭春秧等開始開發北角,而北角半山亦是銅鑼灣半山的延續,但當時北角半山的人口不多。很多人口遷入鄰近銅鑼灣的跑馬地,跑馬地的發展也遠比北角早,亦是福建人的密集區,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總堂亦設在跑馬地,分堂則設在北角和香港仔。北角更多為民國時的戰後移民,和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成為南洋移民以及貨運史的重要地點的歷史,少了80多年,銅鑼灣是南洋華僑移民史的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虎豹別墅開放給公眾參觀,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但附近人口皆以福建人為主,很多閩籍人口都在虎豹別墅一帶聯誼。虎豹別墅於1935年建造完成,周邊人口大多是福建人或福建華僑。

銅鑼灣亦是新加坡、南洋移民史、歐美閩籍人口移民史的一部份。此時北角已存在,而且天后一帶的貿易擴展到渣華道,但銅鑼灣的人口更密集。銅鑼灣、大坑、跑馬地一帶至今一直是香港福建人以及南洋華僑的集中地,小福建社區則在戰後移民潮才伸延到北角,此前維多利亞城各族群亦有,銅鑼灣的人口以福建籍為大多數,尖沙咀以及深水埗區以廣府人和四邑人為多數。

大量的華僑富豪聚居於大坑一帶使各路商家雲集銅鑼灣東角,銅鑼灣東角開始形成一個購物消費區,最重要的消費者以天后、大坑一帶的富豪,也有來自北角以及灣仔的消費者。居於西半山以及山頂的人口較少到銅鑼灣消費,他們以到中環為主,南洋富豪在銅鑼灣東角的消費力遠高於其他族群,亦使銅鑼灣東角的購物區遠比以當地居民日常需要的北角以及灣仔興旺。

北角與銅鑼灣一樣,成為福建人下南洋的中轉站,周邊地區的歷史,如紅磡、鰂魚涌、觀塘也有相近的遷移史。

1940年代日佔時期[编辑]

主条目:香港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香港日佔時期,不少地區的行政區劃也有變動,基本上最重要的區份會較少變動,但銅鑼灣區,不但劃分範圍沒有變動,連名字也沒有變動,只是換了日本漢字「湾」(全名:銅鑼湾區)。

戰後大陸以及南洋移民潮[编辑]

此章節尚無參考來源,內容或許無法查證。 (2015年1月13日)戰後香港人口由50萬大升到220萬,銅鑼灣、北角(以及鰂魚涌)、紅磡、觀塘亦有接收內地人口,以福建人為絕大多數,上環以及灣仔亦有接收閩籍人口,而北角接收的人口比銅鑼灣多很多,而銅鑼灣和北角都有相近的歷史,都有不少南洋富商聚居,在戰後夜總會林立。而銅鑼灣、大坑、跑馬地、北角(以及鰂魚涌)的居民一直以福建人為大多數,至今銅鑼灣商業區唯一的同鄉會亦是成立多年在百德新街的福建安溪同鄉會。而福建華僑一直致力收購區內同鄉的舊樓重建,區內的業主和北角一樣以福建籍為絕大多數,區內的主要重建商同為菲律賓華僑的金朝陽集團。以全世界最貴月租租出的京華中心同為菲律賓華僑持有,很多南洋華僑亦大量購置銅鑼灣一帶的物業,區內有菲律賓第二富豪的裕景中心和和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廣場,在銅鑼灣區國際化以後,又加入香港、內地、以及世界富商投資。油尖旺區以廣府人為主,但南洋華僑亦有投資,如香格里拉酒店。但銅鑼灣現今商業區內的大業主為利希慎家族。

因為銅鑼灣商業區光污染,聲音污染嚴重,他們的物業被收購後又遷入天后以及跑馬地一帶,或租出物業成為樓上舖,跑馬地一帶的閩籍人口比北角更密集,基督教會香港閩南堂總堂亦設在跑馬地,分堂則設在北角和香港仔。

新加坡人口其實大都由福建經香港轉入南洋,他們部份也曾在銅鑼灣居住,因為北角較後開發,他們大都是經銅鑼灣下南洋,不少人如顏福偉,經香港到南洋,來港後又回銅鑼灣一帶居住,胡文虎等南洋華僑世居於大坑一帶。而北角(以及鰂魚涌一帶的移民則以戰後移民為主,和南洋華僑的關係遠不及銅鑼灣一帶的,如1950年移居香港的蔡素玉(即鍾嘉敏恩師)居於北角,與銅鑼灣沒有關係,亦和南洋華僑沒有關係。但北角相當一部份亦是南洋華僑。

自銅鑼灣商業區更大規模發展後,開始有廣府人遷入,但仍以天后為主,加上天后20年前建了不少300多呎的單位,很多外區人口遷入,所以天后一帶廣府人亦不少,但以福建籍較多,銅鑼灣東角因為唐樓非常多,除了在區內工作的人口,則大多仍為居住多以至數十年的閩籍人口。很多南洋商家來港也會到銅鑼灣、北角一帶居住,他們不少在銅鑼灣、北角一帶都持有物業。由銅鑼灣、跑馬地一直到鰂魚涌的華人都是以福建籍為主要多數,亦是香港閩籍華人以及華僑的高度密集區,部份把物業放售後便有其他族群人口遷至,但整體來說,很多家庭都不願放售區內物業,使人口改變輕微。但銅鑼灣仍以天后較多人口混居,大坑、跑馬地等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區,較少外區人口遷入,使人口仍以閩籍為壓倒性多數。

銅鑼灣由開埠到胡文虎等富豪定居銅鑼灣半山至今仍是南洋商家的來港的居住地,他們在區內擁有不少物業,親屬亦大多在天后、北角的豪宅以及銅鑼灣半山、北角半山,但現今的銅鑼灣已非常國際化,更倚靠港島高消費族群。因為銅鑼灣自開埠以來即成閩籍人口的聚集地,以及南洋富商的聚居地,北角半山區以及銅鑼灣半山都是閩籍人口百多年前最早的居住地銅鑼灣天后廟的伸延,銅鑼灣在南洋閩籍人口史上比北角更重要,商家來港更多在銅鑼灣而非北角,但因銅鑼灣已成國際購物區,因為太古城也有較大型的購物區,很少個人化的街道,所以北角的小福建社區氣氛更濃厚。天后一帶有閩籍人口開設的甜品店,亦有廣府人開設的食店,形成多元文化。

國際的富商到香港更多到中上環區,而銅鑼灣的酒店住客大多為旅客以及閩籍商家。

商業轉型以及成為全港最重要的消費區[编辑]

銅鑼灣的消費區早期以南洋閩籍華人為主,後來又加入鄰近的北角以及灣仔區人口消費,再後來更發展成港島以至世界最主要的消費區,不少居於山頂的富商也到銅鑼灣消費(此前以到中環為主)。銅鑼灣開始成為國際化的地區。

1950-1980年代填海發展時期[编辑]

1971年的銅鑼灣

1970年代未的銅鑼灣和灣仔海旁

灣仔到北角在香港歷史上一直是重要的住宅區,而銅鑼灣則為兩區的中心,不少商家看準了此區潛在的商機,而香港政府亦將不少全港性的設施放在銅鑼灣,如維園,中央圖書館以及把全港第一間官中名校皇仁書院(中央書院)移到銅鑼灣,銅鑼灣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令此區發展高速發展。今時今日銅鑼灣已成為香港最重要的購物,娛樂,公共娛樂中心之一。而香港市區隨住人口不停增長,基本上港島區和九龍西區已經是全港最發達的地區了,而銅鑼灣亦是港島區的中心,地理位置優越。

1950年代前的銅鑼灣的海岸線和現在的不同,現時銅鑼灣西東角周圍的繁華商業區亦是填海得來。50年代填海工程前的銅鑼灣東角只是一個普通的避風塘岸邊,而且面績比現在少很多,因為原銅鑼灣市中心發展已經供不應求,香港政府亦打算大量在銅鑼灣區設置一些全港性的設施,和打做一個國際商業購物中心,原來的銅鑼灣東角和奇力島便被填平,整個銅鑼灣避風塘繼19世紀填海後再度被填平及北移,現今銅鑼灣西大部,維園,銅鑼灣東沿海,沿公園高樓大廈都是由填海得來,香港政府亦鼓勵外資進佔此地區,在十多年的時間內,銅鑼灣西的便是全港的最重要購物消費的地方了。而原銅鑼灣市中心(銅鑼灣(東))以發展住宅為主,亦是銅鑼灣管理的中心。

1950年代銅鑼灣填海工程在1954左右開始分段完成,於1957年維園落成;及後,1960年銅鑼灣全新購物區落成,以至大丸開業,於1970年代,銅鑼灣全新購物區便成型了,而1960年大丸在記利佐治街開業,成為香港數一數二的百貨公司,新東角周邊填海區慢慢有了一個新名稱,大丸,大丸已變成銅鑼灣商場一帶的通俗分區,現今大丸結業20年,但不少駛向銅鑼灣的小巴目的地仍為大丸。大丸百貨開業後,因為該百貨公司成為香港地標之一,每年亦有大量利潤,於是多家日資百貨公司先後在銅鑼灣開業,令銅鑼灣成為港島主要購物中心。銅鑼灣西亦有了大丸之稱,大丸雖然已結業20年,但此名稱在小巴仍沿用至今.有一定數量30歲以上的人仍用此名指銅鑼灣西。在1972年,作為推動銅鑼灣發展的一部份,連接銅鑼灣和紅磡的海底隧道通車。銅鑼灣購物區發展得更怏。

銅鑼灣東部歷史上是銅鑼灣市中心,全區的政府部門都在現今銅鑼灣東,早年位於銅鑼灣(東)現在已拆毀的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裁判司署和現在還在的銅鑼灣分區電力站、銅鑼灣消防局和民政事務總署的銅鑼灣社區中心,以及社區團體及宗教團體如銅鑼灣街坊福利會大廈、銅鑼灣浸信會亦都在現今東部。

因為銅鑼灣已經高度發達,住了不少富裕人士,但香港在50年代前的名校都集中在政治中心中環一帶,但中環一帶是政治中心,不少地不是用作居住用途,居在中環的富裕人士人數上比在銅鑼灣住宅區少很多,香港政府有見及此,將全港第一間官中男及女名校皇仁書院及庇理羅士女子中學由香港行政中心中環移至銅鑼灣,此兩間名校一直是全港最難入的男校及女校,未取消小學會考前,不能像現在部份學生可以靠幸運而入讀,當時不少香港人的目標都是在銅鑼灣上課,在銅鑼灣上課代表了可以就讀這兩間名校,但現今部份年輕人若父母不是在港長大的不明白這話何解,因為部份人誤把此兩校所處的地區當成北角或天后。現今不少人對銅鑼灣的聯想為商場區,但在50-80年代其實更令一定數量的人聯想到學術。

香港人口1945年的50萬,大幅上升至1950年220萬及1980年510萬,當中不少由中國大陸來港,而由中國大陸來港盛行的方法是偷渡,當年只要安全抵達市區(即沙田),翌日便可以到銅鑼灣人口登記局領取身份證做香港人[6],現今銅鑼灣天后地鐵站的銅鑼灣裁判司署便是多數新香港人誕生的地方,老一輩不少人都此區有很深的回憶。基本上多數成年人(80年代以前出生)也有去銅鑼灣裁判司署的經歷。詳見香港語文或香港人口。

銅鑼灣裁判署(Causeway Bay Magistracy)位於電氣道20號,是一座樓高10層、充滿十九世紀色彩的古典建築物,由巴馬丹拿畫則師樓設計,於1958年10月動工,並於1960年春落成。落成時裁判署大樓低層用作裁判法院,高層則撥予社會福利署、市政事務署及人口登記局使用,頂層則設有飯堂。後來高層辦公室輾轉加入庫務署、婚姻註冊處等政府部門。裁判署大樓南側設有一個露天停車場,位於柏景台第1座現址,司署東面與英皇道之間則設有無比(即美孚)油站。於1982年3月拆卸,原址現在變成港鐵港島綫的天后站出口及2座39及51層的柏景台。

1980年代以後[编辑]

1985上半年,1982年3月動工之地鐵港島綫首期通車,座落銅鑼灣一帶的港鐵站有銅鑼灣站和天后站。

由於而銅鑼灣(東)在香港歷史上一直是香港的主要已高度發展住宅區及市區之一,不少全港性的康樂文娛設施如維園,中央圖書館等也設於此區。為方便銅鑼灣(東)住宅區交通,港鐵在銅鑼灣(東)北面的盡頭銅鑼灣社區中心附近設炮台山地鐵站,南邊的盡頭銅鑼灣天后廟設天后地鐵站。此舉使銅鑼灣(東)市區發展一直向南伸展到天后廟道及大坑北面等本來交通不太方便地區和向北加強北角邊緣的發展和重建(如城市花園,豪廷峰等)。因此銅鑼灣整區東邊,西南邊,東北邊盡頭亦設地鐵站,交通是全港最港最方便的地區之一。每個香港人對天后的定義都不同,有些人會把整個銅鑼灣(東)稱為天后,有些人只把天后地鐵站附近稱為天后,老一輩口頭上沿用銅鑼灣稱呼銅鑼灣(東),東角為銅鑼灣(西)。而銅鑼灣(東)的銅鑼灣街市便剛剛在港鐵天后站和炮台山站中心。炮台山站出站步行1分鐘便到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警署職務於八十年代末期平分給灣仔警署和北角警署。

地下鐵路原建議在銅鑼灣中心地區(東邊)建設一個港鐵站,而不設在新興購物中心東角一帶.而港鐵站名則用代表銅鑼灣遠久歷史的天后,在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最後計劃都是這樣,但當時銅鑼灣經濟強勁,港鐵最終取消了跑馬地站方案,最後設一個銅鑼灣站於銅鑼灣西,一個天后站在銅鑼灣(東)南邊,一個炮台山站在銅鑼灣東北和北角交界的地底,但出口在北角。[7]

1985年全盛時期,銅鑼灣西購物區共有4間日資百貨公司,分別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1990年代,日資百貨公司不是結業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個一個的購物商場。其中香港電車在銅鑼灣的原車廠,重建成今日的時代廣場;位於波斯富街的戲院利舞台,則於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台廣場,而香港仔隧道亦成為鴨脷洲、黃竹坑及香港仔往來銅鑼灣之主要通道,到1990年元旦時,東區海底隧道成為直通東九龍和新界東的主要通道,而該區倒數活動亦由於東隧通車而於1989至96年進入全盛時期,但1997年12月開始九龍東鑽石山荷里活廣場、觀塘apm、澳門多個旅遊渡假區開幕、雨傘革命和中上環區舉行歐陸嘉年華後,銅鑼灣倒數活動已差不多去到袛有世貿中心碩果僅存至現在不斷艱苦經營之地步了。

因為銅鑼灣的交通商業文化配套已經比周邊高出了不少,香港政府將銅鑼灣東及西分別分配給港島東區及灣仔區,希望各自的配套能將繁華市區伸展至周邊。1982年,第一屆區議會選舉銅鑼灣細分為銅鑼灣北,銅鑼灣南,銅鑼灣中。銅鑼灣北,銅鑼灣南屬東區;銅鑼灣中,還有過去屬於銅鑼灣管理的大坑分區屬灣仔區。1991年,銅鑼灣再細分為為銅鑼灣北,銅鑼灣南,銅鑼灣中,銅鑼灣東。新分出來的銅鑼灣東屬東區。細見香港區議會各年詳細名單。[8]

之後2屆選舉(94,99)區份擴大,用東南西北加法定地區已不可行了,全港各分區也沒了東南西北,而由94起劃分區份基本和下面的選區分析一樣了。銅鑼灣北,銅鑼灣南大約是現在的維園選區和天后選區的加大版,銅鑼灣中大約是現在的銅鑼灣選區。而全港性建設仍以法定分區為基礎,區議會地區決定都是各細選區(如維園選區)自己處事,但有少量決定是以18區(如18區中的灣仔區)為本位。

整個銅鑼灣(包括整個東面和西面)在城市規劃分區屬於H6銅鑼灣區[9]香港中央圖書館的建設,便是以銅鑼灣整區為考慮的全港性建設。

而銅鑼灣是香港政府的法定區份,是各種要負法律責任文件中規定的地名,香港每地方只可歸於單一區份。而不是根據個別人士主觀意願而定的,主觀意願的通俗地名如天后,炮台山及彩虹,範圍不明,而且可以很大。法定區份不等於選區名稱,也不等於18區分區名稱.法定區份是正稱的地址名,而行政分區則是政府的地區行政分區。灣仔在行政分區的灣仔區,跑馬地也在行政分區的灣仔區,但跑馬地郵寄地址為跑馬地。銅鑼灣西面的行政分區屬灣仔區,法定區份仍是銅鑼灣,東面法定區份也是銅鑼灣,分別就是東區和灣仔區管治下的銅鑼灣。

區議會之後,基本上地方事務是細分給各選區,而各選區綜合事務(較少,主要是各選區自理)仍由18區各分區各分區管理,綜合選區事務是以灣仔區為大區考慮而不是以大坑,銅鑼灣,而政府的施政不一定是以18區為基礎,好像民政事務署,灣仔區和東區是在同一區,而在東區的銅鑼灣社區中心服務對像也是全銅鑼灣及少量周邊地方。同樣道理,位於灣仔的銅鑼灣消防局服務對像也是全銅鑼灣。

18區的分區主要是各選區及總區處理下放的資源,而東區之名不是在法定區份的地址上,法定區份的地址要香港政府批准才會轉的。

近年發展[编辑]

現在銅鑼灣租金是世界上數一數二,加入競賽的品牌是世界性的,不限於如LV,GUCCI等國際名牌,連美國服裝店forever21,近年亦以1100萬月租極高價錢租下由菲律賓福建華僑持有的京華中心。[10]

近年銅鑼灣東部,因為較西部寧靜,而有一系列社區設施,往返銅鑼灣西面步行只須5分鐘,發展商建了不少酒店,都是以銅鑼灣命名,如香港銅鑼灣海景酒店,銅鑼灣皇悅酒店,銅鑼灣維景酒店等.此區是香港最早開發的地區之一,由於建住宅的地理位置優越,早在20年前已經過度開發了,拆卸樓宇有了高度限制,而成本過高,近20年建成的高樓大廈住宅只有海景軒,其餘都是酒店和辦公大樓.而在銅鑼灣東邊盡頭近十年建了不少辦公大樓。

由於銅鑼灣的政府機構多數設於東部,處理民生的民政事務處銅鑼灣聯絡組屬於東區管理下,包括大廈管理[11]和銅鑼灣街坊福利會的活動[12][13]而在政府有法律效力的法定文件的地址或會出現「東區」、「灣仔區」或「銅鑼灣」,但不會有「炮台山」或「天后」等字眼[14][15]。

各分區發展[编辑]

具體範圍[编辑]

銅鑼灣位於灣仔以東,北角以西,大坑,跑馬地以北,橫跨灣仔區及東區:東包括銅鑼灣街市,盡頭為銅鑼灣社區中心,以油街和北角分隔,西至堅拿道天橋(鵝頸橋),南至銅鑼灣道及禮頓道,銅鑼灣道以南屬大坑,禮頓道以南屬跑馬地、禮頓山、加路連山。其中香港海底隧道、維多利亞公園、港鐵天后站、怡和午炮等則位於銅鑼灣東區部份。天后,大丸是銅鑼灣個別地方的別稱。銅鑼灣曾管有大坑及掃桿埔北部,填海後南面和北面關係減弱。現今勵德邨,南華體育會便是銅鑼灣當年最南部,現今這兩建築地址仍包括銅鑼灣。

東角[编辑]

現時在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被稱為東角

位於銅鑼灣西的東角,位於現時在崇光百貨附近的東角道,以及東角Laforet商場(原為東角Nu Face Sogo)。另一方面,因為銅鑼灣東角的稱呼,銅鑼灣東角周邊也有「東區」的別稱,現時仍保留的痕跡包括禮頓道的電訊盈科電訊大廈及怡和街的華人銀行東區大廈等。而現時銅鑼灣站的位置,地鐵站建成前則經常被稱為東角,指銅鑼灣東角,意思為維多利亞城之東的一個海角。東角的位置大約是現時維多利亞公園與波斯富街之間的地區,即東角道附近。

部份中小學生或較後移民家庭誤以為銅鑼灣只是地鐵站名和地鐵站周邊的地方,40歲以上又是在香港土生土長而有接觸過港島區的人一定會知道銅鑼灣東及西的大概範圍.而現今的香港學生家長不少亦不是在香港長大,所以已經部份中小學生不知道銅鑼灣的意思和所處的地區了.近數年,漸漸聽到銅鑼灣的核心地方被說成北角的核心地方,部份報章報導誤把銅鑼灣的核心地方寫成北角,如香港商報某報導把維園所在地的興發街說成北角。不知道銅鑼灣分區的人只集中在比較後期移民家庭,亦不是主流,但近年有了不少新增的通俗分區帶來了港島以法定地區為地址的混亂,如郵政系統,因為通俗分區沒有一個固定範圍,參看香港行政區劃。

銅鑼灣住宅區的居民自東角大丸開業後普遍用大丸來指銅鑼灣東角一帶,大丸結業後普遍使用商場來代替,近年少量在港鐵站建成後才來港定居的新移民家庭使用銅鑼灣來代替銅鑼灣西面商場一帶,而在其餘的銅鑼灣地區則加上主觀的通俗分區或歸入錯誤的法定地區.而其他地區的人普遍使用銅鑼灣來稱呼全區,去大丸一帶或會用大丸代替。

1960年代,銅鑼灣西快速發展,東角的稱呼是在早期正式文件上,因為大丸是香港數一數二的百貨公司[16]。,所以銅鑼灣西由1960年開始被稱為大丸,小巴將開往銅鑼灣西地方的目的地寫為大丸,而大丸成功由百貨公司名變為公共交通工具的地名,除了政府分區外,大丸的叫法很普遍,直到現在大丸結業了20年,小巴的目的地仍然為大丸。在大丸結業後出生的人很少再以大丸來稱呼銅鑼灣西,但有一定數量35歲以上市民仍用此名。[17]

大坑和加路連山[编辑]

銅鑼灣運動場後方為大坑

主条目:大坑 (香港)

大坑北面和加路連山(或掃桿埔北面)50年代前屬於銅鑼灣,早年位於銅鑼灣(東)現在已拆毀的銅鑼灣警署,銅鑼灣裁判司署和現在還在的銅鑼灣消防局和銅鑼灣社區中心便要負責全銅鑼灣分區的社會工作。現今大坑和加路連山雖然和銅鑼灣有一段距離,但不少地址上仍然是用銅鑼灣大坑,但亦有不少人用只用大坑為地址名。自1950年代填海後,新銅鑼灣面積已經很大,加上市區亦慢慢伸展入內陸本來不及市區發達的大坑內陸和加路連山等地。而大坑和加路連山同被劃為附屬於銅鑼灣的大坑分區。而和銅鑼灣的關係慢慢淡化,但不少地名上仍沿用銅鑼灣。勵德邨,南華體育會仍用銅鑼灣名稱為地址亦不算錯誤。但在這兩建築南面(勵德邨入口)的大坑和掃桿埔地區多數亦不會用銅鑼灣。而區議會選舉大坑北面和加路連山同屬B05大坑選區。

大坑和掃桿埔不同於天后,大丸,是香港政府定下銅鑼灣轄下的成區。而1950年東角填海是令銅鑼灣由東向西的伸廷。現在銅鑼灣東西亦是銅鑼灣重心地區。

天后[编辑]

主条目:天后 (香港)

天后是從地鐵站名而衍生出來的通俗叫法,並不是實際存在的地區,天后的定義和理解因人而異,銅鑼灣包括整個天后的地區,如果以天后港鐵站中心劃一個由一個圓型選區般大的大圈,都只包括銅鑼灣命名的建築,包括維園選區大部,未到銅鑼灣街市,包括維園大部。天后選區中間小部銅鑼灣天后廟,及大坑選區北部的皇仁書院和銅鑼灣運動場和香港中央圖書館。

現在銅鑼灣東的巴士站名,天后站交匯處的會以銅鑼灣(天后)代表,而北面有銅鑼灣(威非路道)巴士總站。

而天后作為通俗地區名,已經被過份亂用了,每個定義的天后距離很遠,如銅鑼灣中央圖書館及北角威景台,摩天大廈及大坑勵德邨。近年不少中、小學生開始用港鐵站名來稱正式地址,如以彩虹為正式地址名去彩虹站一帶的地方,雖然只是很少量的人把天后作為地址的開首,因為天后並不是一個真實的區域,會做成一定郵政上的混亂。一般以小學初中人士居多,最大多數年紀不足30歲。

商業區範圍[编辑]

在城規會的分區規劃大綱下,銅鑼灣被分入四個區域,銅鑼灣(商業區)只包括告士打道,波斯富街和禮頓道之間的範圍,在分區計劃大綱中是要建設世界性的商業區,此區亦加入了大坑的未發展部份,即大坑西部,作為商業區的緩衝。而銅鑼灣,維園,大坑的已發展住宅區,包括屬區議會灣仔區的大坑東部浣紗街直到李昇大坑小學以及屬東區的大坑上林,都屬H8北角(及銅鑼灣東)規劃區,波斯富街以西如時代廣場部份則劃入灣仔區,禮頓道以南及加路連山則劃入跑馬地,此舉是為了防止商業區過度擴張,影響住宅區的規劃,亦更集中資源在商業區的範圍之中。但其餘大多數分區,如消防,民政分區,仍完整地保留全區。部份地產經紀會誤把原銅鑼灣分入灣仔,北角,跑馬地等,但絕大多數地產發展商會根據1960年代編成的法定分區,如時代廣場為銅鑼灣時代廣場,銅鑼灣東面的酒店以銅鑼灣命名,銅鑼灣維園、銅鑼灣大坑,而非北角維園、北角大坑。因為H8北角(及銅鑼灣東)規劃區包含一半銅鑼灣地區,範圍超過銅鑼灣西的商業規劃區四倍,是全港最大的規劃區之一,而銅鑼灣商業規劃區則是全港最細的規劃區。[18]

著名地點[编辑]

維多利亞公園

銅鑼灣運動場

文娛康樂設施[编辑]

香港中央圖書館

維多利亞公園

銅鑼灣運動場

摩頓臺臨時遊樂場

商場[编辑]

時代廣場

利園一至六期

利舞臺廣場

Fashion Walk

希慎廣場

皇室堡

世貿中心

香港崇光百貨

銅鑼灣廣場

金百利商場

銅鑼灣地帶

學校[编辑]

皇仁書院

聖保祿學校

銅鑼灣維多利亞幼稚園

佛教黃焯菴小學

公共機構[编辑]

銅鑼灣街坊福利促進會

已拆去的建築[编辑]

銅鑼灣警署

銅鑼灣裁判司署

交通[编辑]

本區為港島區的交通樞紐地區,往返不同地區都十分方便。港鐵港島線銅鑼灣站即服務此區。此外,在怡和街,軒尼詩道,禮頓道,告士打道等主要街道亦有大量巴士路線前往港九新界各區。電車則駛經怡和街和波斯富街。而小巴路線則集中在駱克道和謝斐道。

主要交通幹道[编辑]

英皇道

電氣道

維園道

高士威道

告士打道

中環灣仔繞道

堅拿道天橋

軒尼詩道

怡和街

香港仔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

公共交通[编辑]

交通路線列表

港鐵

█ 港島綫:銅鑼灣站、天后站

電車

西行:木星街 ⇄ 堅拿道西

東行:堅拿道西 ⇄ 木星街

巴士

港島巴士

2

西灣河(嘉亨灣)

中環(港澳碼頭)

2A

耀東邨

會展站

2X

西灣河(嘉亨灣)

會展站

5B

堅尼地城

銅鑼灣/香港大球場

5X

堅尼地城

銅鑼灣(威非路道)

8

杏花邨

會展站

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會展站

8X

小西灣(藍灣半島)

跑馬地(上),大坑道

10

堅尼地城

北角碼頭

11

中環碼頭

渣甸山

19P

筲箕灣

跑馬地(上),大坑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23

蒲飛路

北角碼頭

23B

寶馬山

→←

羅便臣道柏道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25

中環3號碼頭

寶馬山

25A

會展站

寶馬山

26

勵德邨

荷李活道

38

置富花園

北角碼頭

平日早上繁忙時間不經華富邨

42

華富(南)

北角碼頭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42C

北角碼頭

數碼港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3

北角碼頭

赤柱監獄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停止服務

65

北角碼頭

赤柱市集

只限星期日及公眾假期服務

72

華貴

銅鑼灣(摩頓台)

72A

深灣

銅鑼灣(摩頓台)

76

黃竹坑站

銅鑼灣(邊寧頓街)

平日07:00至08:30之班次以石排灣為起/終點站

77

田灣

筲箕灣

81

興華邨

勵德邨

99

海怡半島

筲箕灣

592

海怡半島

銅鑼灣(摩頓台)

N8

會展站

杏花邨(創富道)

通宵服務

N8P

小西灣(藍灣半島)

灣仔(港灣道)

通宵服務

N8X

小西灣(藍灣半島)

堅尼地城

通宵服務

N72

華貴

鰂魚涌(海澤街)

通宵服務

大嶼山或機場巴士

A11

北角碼頭

機場

E11

天后站

航天城

部份時段由E11A線提供服務

E11A

天后站

航天城

部份時段由E11線提供服務

E11B

天后站

東涌(滿東邨)

E11S

東涌(滿東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N11

中環(港澳碼頭)

機場

通宵服務

NA11

北角碼頭

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經機場客運大樓)

通宵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101X

堅尼地城

觀塘(裕民坊)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102

筲箕灣

美孚

103

蒲飛路

竹園邨

104

堅尼地城

白田邨

106

黃大仙

小西灣(藍灣半島)

107

華貴

九龍灣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之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

107P

海逸豪園

數碼港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108

九龍灣(啟業)

寶馬山

109

何文田

中環(港澳碼頭)

112

北角(百福道)

蘇屋

113

彩虹

堅尼地城(卑路乍灣)

116

慈雲山(中)

鰂魚涌(祐民街)

117

跑馬地(下)

深水埗(欽州街)

170

沙田站

華富(中)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之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

171

海怡半島

荔枝角

星期日及公眾假期之部份班次繞經海洋公園

171A

利東邨(東興樓)

荔枝角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182

中環(港澳碼頭)

沙田(愉翠苑)

182X

中環(港澳碼頭)

沙田(愉翠苑)

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時間服務

307

大埔中心

中環碼頭

平日08:10或之前往港島的班次以上環(永吉街)為總站

307P

大埔(汀太路(粤语:汀太路))

天后站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01

寶達

金鐘(東)

601P

寶達

上環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03

平田

中環渡輪碼頭

603A

平田

→←

中環街市中環(林士街)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19

順利

中環(港澳碼頭)

619X

順利

中環(港澳碼頭)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71

鴨脷洲(利樂街)

鑽石山站

673

上水

中環(香港站)

673P

上水

中環(林士街)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678

上水

銅鑼灣(東院道)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79

粉嶺皇后山邨

中環(香港站)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80

利安

金鐘(東)

680B

富安花園

金鐘(東)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680P

烏溪沙站

金鐘(東)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680X

烏溪沙站

中環(港澳碼頭)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81

馬鞍山市中心

中環(香港站)

681P

馬鞍山(耀安)

上環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690

康盛花園

中環(交易廣場)

690S

坑口

中環(交易廣場)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14

海麗邨

天后站

914P

海麗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14X

海麗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0

荃灣西站

會展站

每日10:55或之前往荃灣的班次以荃灣(愉景新城)為總站

930B

葵盛(東)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30X

荃灣(愉景新城)

銅鑼灣(摩頓台)

936

石圍角

銅鑼灣(棉花路)

936A

石圍角梨木樹

→←

銅鑼灣(棉花路)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48

青衣(長安邨)

天后站

948A

青衣(長安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48B

青衣(翠怡花園)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48P

青衣(長安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48X

青衣(長宏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52

屯門(置樂花園)

銅鑼灣(摩頓台)

平日09:19或之前往港島的班次以金鐘(西)為終點站

952P

屯門(置樂花園)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60C

屯門(富泰邨)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60P

洪水橋(洪元路)洪元路(洪福邨)

→←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只限每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時間服務

960S

屯門(富泰邨)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61

屯門(山景邨)

灣仔(會議展覽中心)

每日指定班次繞經銅鑼灣

961P

屯門(良景邨)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61S

屯門(良景邨)

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62

屯門(龍門居)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平日繁忙時間服務

962G

銅鑼灣(摩頓台)

屯門(悅湖山莊)

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時間服務

962P

屯門(龍門居)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62X

屯門(龍門居)

銅鑼灣(摩頓台)

967X

天水圍(天恩邨)

→←

銅鑼灣(禮頓道)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每日繁忙時間服務

968

元朗(西)

銅鑼灣(天后)

968A

元朗(西)

銅鑼灣(天后)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69

天水圍市中心

銅鑼灣(摩頓台)

每日18:45後往港島方向以天水圍(天恩邨)為起點站

969N

天水圍市中心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每日清晨時段服務

969P

天水圍市中心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69X

天水圍市中心

銅鑼灣(禮頓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85

美田(美致樓)美田

→←

銅鑼灣金鐘(東)

只限星期六上午繁忙時間服務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時間服務

985A

美田(美致樓)

銅鑼灣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985B

田心村

銅鑼灣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N118

小西灣(藍灣半島)

長沙灣(深旺道)

通宵服務

N122

筲箕灣

美孚

通宵服務

N170

沙田市中心

華富(中)

通宵服務

N182

廣源

中環(港澳碼頭)

通宵服務

N368

元朗(西)

中環(港澳碼頭)

通宵服務

N373

粉嶺(聯和墟)

中環(港澳碼頭)

通宵服務

N619

順利

中環(港澳碼頭)

通宵服務

N680

錦英苑

中環(港澳碼頭)

通宵服務

N691

調景嶺

中環(港澳碼頭)

通宵服務

N930

荃灣(愉景新城)

銅鑼灣(摩頓台)

通宵服務

N952

屯門(置樂花園)

銅鑼灣(摩頓台)

通宵服務

N962

屯門(龍門居)

銅鑼灣(摩頓台)

通宵服務

N969

天水圍市中心

銅鑼灣(摩頓台)

通宵服務

P960

兆康站(北)

會展站

P968

元朗(西)

銅鑼灣(天后)

每日早上08:30班次之前往港島的班次以朗屏站為起點站

巴士 (只限指定日子服務)

過海隧道巴士

117R

香港大球場

旺角(弼街)

只在香港大球場舉行指定大型活動完結後提供服務

N106

小西灣(藍灣半島)

黃大仙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

N116

北角(健威花園)

慈雲山(中)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

N307

港澳碼頭

大埔中心(經銅鑼灣、天后)

通宵服務,特別班次,只限特定日子服務

R108

啟業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307

大埔(汀太路)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603

安泰(西)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673

上水(清河邨)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678

上水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680

馬鞍山(錦英苑)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30

荃灣(愉景新城)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34

荃灣(灣景花園)

銅鑼灣(維園)/灣仔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36

石圍角

銅鑼灣(維園)/灣仔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48

青衣(長宏邨)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60

洪水橋(洪元路)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61

屯門(山景邨)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62

屯門(龍門居)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68

元朗(鳳翔路)

銅鑼灣(維園正門)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R969

天水圍市中心

銅鑼灣(摩頓台)

只限特定日子服務(渣打馬拉松賽事)

專線小巴

港島專線小巴

4A

香港仔(石排灣)

銅鑼灣(景隆街)

4B

香港仔(石排灣)

灣仔(修頓球場)

4C

香港仔(石排灣)

銅鑼灣(景隆街)

5

香港仔中心

銅鑼灣(駱克道)

10

銅鑼灣(謝斐道)

數碼港

14M

銅鑼灣(蘭芳道)

渣甸山

21A

銅鑼灣(蘭芳道)

勵德邨

21M

銅鑼灣(蘭芳道)

大坑(龍華花園)

25

寶馬山

銅鑼灣(百德新街)

26

銅鑼灣(利園山道)

香港港安醫院

28

上碧瑤灣

銅鑼灣(新會道)

30

銅鑼灣(蘭芳道)

跑馬地(冬青道)

31

田灣

銅鑼灣(謝斐道)

39M

漁安苑

天后站

40

赤柱監獄/赤柱正灘

銅鑼灣(登龍街)

24小時服務

56

北角(馬寶道)

羅便臣道(麗祥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時間服務

56A

天后站

羅便臣道(麗祥樓)

56B

天后站

羅便臣道(麗祥樓)

69X

數碼港

銅鑼灣(駱克道)

新界專線小巴

19S

坑口(北)

銅鑼灣(摩利臣山道)

通宵服務、過海隧道小巴

機場快綫穿梭巴士

機場快綫穿梭巴士

H2

機場快綫香港站

銅鑼灣/炮台山/灣仔北

公共小巴

西環 ⇄ 銅鑼灣

銅鑼灣 ⇄ 筲箕灣

西環 ⇄ 筲箕灣(原有的糖街站會改停告士打道)

慈雲山 ⇄ 銅鑼灣

西貢 ⇄ 銅鑼灣

荃灣麗城花園 ⇄ 銅鑼灣

照片集[编辑]

從東九龍望向銅鑼灣一帶

在銅鑼灣興利中心內的香港三越,於2006年9月因業主收回物業重建而結業

記利佐治街街頭表演

恩平道是區內主要名店區

區議會議席分佈[编辑]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以告士打道以東、禮頓道、銅鑼灣道以北、屈臣道以西為範圍。

年度/範圍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告士打道以東、高士威道、屈臣道以西(包括維多利亞公園)

維園選區

銅鑼灣道以北

大坑選區

註:以上主要範圍尚有其他細微調整(包括編號),請參閱有關區議會選舉選區分界地圖及條目。

註釋[编辑]

^ 新界沙田區也有一名爲「銅鑼灣」的地方,名稱源於當地的「銅鑼灣村」,而當地的山丘也因村名而被命名爲「銅鑼灣山」,該村名爲20世紀初港英政府的華民政務司所定,與本文討論的香港島銅鑼灣並無任何關聯。由於香港島銅鑼灣爲香港重要地區,而沙田區的銅鑼灣則較偏僻,村外人一般不會涉足當地,故對於一般香港市民,甚至境外遊客來說,如果不作明確說明,在香港提及「銅鑼灣」三字則一定是指香港島的銅鑼灣,不需要刻意標識其區屬,但如果要討論沙田區的銅鑼灣則必須要清楚說明其區屬,以資識別;不過由於香港島銅鑼灣至今已無鄉村,也沒有以「銅鑼灣」命名的山巒,故提及「銅鑼灣村」或「銅鑼灣山」則一定是指沙田區的銅鑼灣。

^ 新界東沙田區也有一名爲「銅鑼灣」的地方,其官方英文名稱採用粵音拼讀“Tung Lo Wan”,至於本文討論的香港島銅鑼灣,由於港英政府在開始殖民統治後不久便已將當地命名爲“Causeway Bay”,故香港島銅鑼灣的官方英文名稱一直都是“Causeway Bay”而沒有使用「銅鑼灣」三字的粵音拼讀。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島銅鑼灣區內兩條以「銅鑼灣」命名的道路(即銅鑼灣道和銅鑼灣徑),其官方英文名稱卻使用了與沙田區銅鑼灣相同的粵音拼讀,分別名爲“Tung Lo Wan Road”(銅鑼灣道)及“Tung Lo Wan Drive”(銅鑼灣徑),至於沙田區銅鑼灣的銅鑼灣山路的英文名稱則爲“Tung Lo Wan Hill Road”。

^ 跑馬地東區污水廠,銅鑼灣很多東區命名的大廈

^ 銅鑼灣避風塘水上天后廟、銅鑼灣天后廟

^ 在銅鑼灣填海後,奇力島已經與香港島連接在一起,原址即現今的紅磡海底隧道灣仔出入口處。

参考文献[编辑]

^ 灣轉讀環. [200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第367K章 附表 (《區議會選區(市政局轄區)(議席空缺數目)令》; 《選舉規定條例》). legislation.gov.hk.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Hong Kong Government Press (1964). Hong Kong 1963. The Government Printer.

^ 銅鑼夕照_懷舊堂主的空間_百度空间. baidu.com.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k-place.com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快周刊 (第384期) 香港地‧老友記 夏雨. xpweekly.com. [201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及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

^ 維基'香港區議會'條目及其所有備註

^ 香港地方 - 政策及背景資料 - 城市規劃制度. hk-place.com. [201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香港新浪新聞. sina.com.hk. [201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4). 

^ 存档副本 (PDF). [2012-0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2). 

^ 銅鑼灣坊會賀街坊節 頒發足球賽獎盃獎金_中國窗-香港商報. hkcd.com.h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 中國窗-香港商報電子報. hkcd.com.h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 HADLA. hadla.gov.hk. [2015-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9-23). 

^ RTHK-香港故事(第19輯)08-中產崛起-2012-4-09. YouTube. 10 April 2012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 RTHK-香港故事(第18輯)01-銅鑼灣-2011-12-12. YouTube. 26 December 2011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 城規會,分區規劃大綱

參見[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銅鑼灣

香港主题

地理学主题

銅鑼灣警署

天后

大坑

銅鑼灣避風塘

鵝頸橋

天后站

銅鑼灣站

銅鑼灣書店

陳浩南

燈籠洲

維多利亞港

北角

東角

紅香爐

西

  銅鑼灣(包括天后)  

鵝頸

掃桿埔

大坑

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區劃

灣仔區

油尖旺區、九龍城區(以維多利亞港相隔)

中西區

本區主要地方

東區

灣仔(灣仔北) - 東角 - 銅鑼灣(天后) - 大坑 - 渣甸山 - 跑馬地

區內其他地方

奇力島 - 鵝頸 - 摩理臣山 - 禮頓山 - 加路連山 - 掃桿埔 - 黃泥涌峽 - 金馬倫山 - 灣仔峽

南區

查论编香港島規劃分區香港島

H1 堅尼地城及摩星嶺   H3 西營盤及上環  H4 中區  H5 灣仔  H6 銅鑼灣   H7 黃泥涌  H8 北角   H9 筲箕灣  H10 薄扶林   H11 半山區西部  H12 半山區東部  H13 渣甸山及黃泥涌峽  H14 山頂區   H15 香港仔及鴨脷洲  H17 壽臣山及淺水灣   H18 大潭及石澳  H19 赤柱  H20 柴灣  H21 鰂魚涌  H24 中區(擴展部分)  H25 灣仔北

查论编香港已消失海灣香港島

灣仔

銅鑼灣

鰂魚涌 (採石灣)

筲箕灣

愛秩序灣

白沙灣

柴灣

小西灣

鋼綫灣

瀑布灣

田灣

雞籠灣

石排灣

九龍

荔枝角灣

長沙灣

紅磡灣

大環 (大灣)

土瓜灣

牛池灣

觀塘

新界

牛頭灣

小蠔灣

打水灣

竹篙灣

狗虱灣

牛角灣

鑊底灣

石環

南環

青衣灣

稔灣

荃灣

醉酒灣

爛泥灣

散石灣

參見:香港海灣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銅鑼灣&oldid=81722816”

分类:​灣仔區香港已消失海灣銅鑼灣天后 (香港)香港商業區隐藏分类:​有参考文献错误的页面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含有英語的條目自2015年1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使用小型訊息框的頁面含有日語的條目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使用了维基数据上的匹配项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10:11。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內稅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

铜锣湾 | 香港旅游发展局

铜锣湾 | 香港旅游发展局

已加入“我的钱包”

立即查看

登入/注册

你好,

Created with Pixso.

我的账户

登出

我的钱包

已加入“我的钱包”

立即查看

关于我们

新闻数据库

香港旅游发展局

活动情报

(current)

香港 — 盛事之都

香港跨年倒数

香港新春节庆

活动一览

2023香港美酒佳肴巡礼

2024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

新鲜事

none

玩乐指南

热门景点

艺聚香港

美食飨宴

好买好逛

夜游热点

咫尺自然

本地文化

街区漫游

邮轮旅程

粤港澳大湾区

好去处

none

计划旅程

实用资讯

住宿攻略

本地旅行团

“优质旅游服务”计划

行程规划工具

最新消息

出入境与海关

注意事项

网上指南

巿內交通

网络服务

常见问题

旅客咨询中心

优惠资讯

酒店优惠

景点优惠

潮买优惠

美食优惠

商场优惠

领取方法

常见问题

热门活动

none

Language

I am a visitor

I am a resident

Visitor

Hong Kong Resident

English

International

Australia & New Zealand

Canada

India

Southeast Asia

United Kingdom

United State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Dutc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ภาษาไทย

العربية

Việt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International)

English (Australia & New Zealand)

English (Canada)

English (India)

English (Southeast Asia)

English (United Kingdom)

English (United State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Dutc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ภาษาไทย

العربية

Việt

close_button

全站搜索

热门:

太平山顶

大馆

中环

海洋公园

尖沙咀

香港迪士尼乐园

点心

美食

大佛

请说

停止

不好意思,我刚刚没听清楚。

请再说一遍

Language

English

繁體中文

English (International)

English (Australia & New Zealand)

English (Canada)

English (India)

English (Southeast Asia)

English (United Kingdom)

English (United States)

简体中文

繁體中文

日本語

한국어

Bahasa Indonesia

Deutsch

Dutch

Français

русский

ภาษาไทย

العربية

Việt

close_button

登入/注册

你好,

Created with Pixso.

我的钱包

你好,

close_button

返回上一级目录

Created with Pixso.

我的钱包

Created with Pixso.

我的账户

登出

活动情报

香港 — 盛事之都

香港跨年倒数

香港新春节庆

活动一览

2023香港美酒佳肴巡礼

2024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

玩乐指南

热门景点

艺聚香港

美食飨宴

好买好逛

夜游热点

咫尺自然

本地文化

街区漫游

邮轮旅程

粤港澳大湾区

计划旅程

实用资讯

住宿攻略

本地旅行团

“优质旅游服务”计划

行程规划工具

最新消息

优惠资讯

酒店优惠

景点优惠

潮买优惠

美食优惠

商场优惠

领取方法

常见问题

关于我们

新闻数据库

香港旅游发展局

香港旅游发展局

铜锣湾

内文由 LUXE City Guides 提供; 图片由 Jeremy Cheung 提供

引领风潮

香港的零售业有多兴旺,去铜锣湾看看就知道了。无论是豪华大楼里一间间知名品牌专门店,还是富有街头风格的新锐设计,满街的时尚氛围着实逼人。然而,铜锣湾不仅仅只是购物天堂,除了众多的百货公司,你还能在这里找到香港岛最大的公园,以及昔日渔村的历史风貌。所有这些特色相互交融,使此地焕发与众不同的魅力。

铜锣湾道建于昔日的海岸线上,以区内的海湾命名,著名地标包括天后庙丶怡和午炮及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的铜像,让游客感受当地传统和殖民管治文化的交织。

作为当今世界商铺租金最高的地区之一,铜锣湾的店铺多到令人眼花缭乱,想要在这里生存,没有创意可不行。一幢幢摩天大楼之间,藏着不少自营精品店和本地美食铺。

在铜锣湾,可以从白天一直血拼到夜晚。晚餐或者宵夜后,不妨去楼顶酒吧小酌一杯。该区高楼和酒店众多,且地理位置绝佳,让你尽享香港绚丽耀眼的城市景观。或者,前往离商业区不远,却优雅恬静的大坑,感受它闹中取静的别样风情!

铜锣湾人多拥挤,可能会让你误以为全香港的人都聚集在此。这里充满了矛盾和对比,既繁忙又宁静丶既时尚又古朴,定会令你难以忘怀。

重点推荐

到铜锣湾的楼顶酒吧,一边享受鸡尾酒,一边欣赏城市风光。

在大牌档品尝一杯传统的港式奶茶。

享受在街边小店砍价的乐趣,把潮流好物统统装进行李箱。

紧跟自拍晒图风潮,捕捉美好瞬间。

于本地品牌小店中,寻找独具特色丶质量上乘的送人佳品。

本地精华游

邻近小区

旧城中环

东区

南区

湾仔

西区

首页

玩乐指南

街区漫游

铜锣湾

线上对话

计划行程

优惠快搜

工具列表

工具列表

×

注意事项

紧急求助

市内交通

网络服务

常见问题

旅客咨询中心

关于本网站

使用条款

私隐政策

Cookie政策

变更字型大小

无障碍网站设计

旅发局网站

关于我们

新闻数据库

旅业网站

会议及展览

加入我们

相关网站

香港品牌

更多服务

联络我们

常见问题

订阅电子报

盛事合作与联络

在线对话

关注我们

weibo

wechat

关注我们

weibo

wechat

版权所有© 2024 香港旅游发展局。沪ICP备12030823号-5。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521号

Hong Kong Tourism Board

本服务使用cookies及其他工具帮助区分您与本服务的其他用户。这有助于改善本服务,并为您提供更佳的体验。当您继续使用本服务(或其任何部分),即表示您同意我们在您的电脑上放置cookies。按此了解更多有关cookies的详情。

同意

管理我的cookies

Cookie 设定

储存设定

11 Top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11 Top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China Tours

China Tours

2024/2025

China Expats Tours

China Winter Tours

Top 10

Tours

Panda Tours

Great Wall Hiking

Silk Road Tours

Family

Tours

Yangtze

River Cruise

Hiking Tours

Great Wall of China Tours

Destinations

Beijing

Tibet

Xinjiang

Xi'an

Zhangjiajie

Inner Mongolia

Shanghai

Huangshan

Guizhou

Guilin

Xiamen

Harbin

Chengdu

Yunnan

Hong Kong

Travel

Guide

Itinerary Ideas

8 Days

9 Days

10 Days

11 Days

12 Days

13 Days

14 Days

15 Days

16 Days

17 Days

18 Days

19 Days

20 Days

21 Days

Plan a Trip

First Trip

Family Trip

Summer Trip

Winter Trip

Shanghai, Hangzhou, Suzhou

Shanghai to the Great Wall

China and Japan

Guide by Month

January

February

March

April

May

June

July

August

September

October

November

December

Culture

Chinese

Festivals

Chinese

Food

Chinese Zodiac

Chinese

Tea

Chinese Arts

Chinese Ethnic Group

Chinese Literature

Chinese Architecture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Religions

Chinese Language

China History

Chinese Clothes

Chinese Kung

Fu

Zodiac

Signs

Dream Meanings

Palm Reading

Trains

Train Stations

and

Schedules

Train Travel

Flight

Train App

Download

Asia Tours

China-Japan

China-Vietnam

China-Mongolia-Thailand

China-Nepal-India

China-Thailand

China-Kyrgyzstan-Uzbekistan-Turkmenistan

Day Tours

Beijing

Shanghai

Xi'an

Chengdu

Guilin

Zhangjiajie

Huangshan

Yunnan

Great Wall Tours

Food Tours

Fun

Activities

Contact us

Top 10 China tours 2024/2025 for first visits and returns: embark on a lifetime

experience. Learn

more

Home

Travel Guide

Hong Kong

11 Top Things to Do in Causeway Bay That Are Also Liked by Locals

Written by JoshuaUpdated Nov. 6, 2023

Causeway Bay

Causeway Bay, also called Tung Lo Wan by the local people, is located on the north shore of Hong Kong Island.

This is one of the busiest regions in Hong Kong, with lots of shopping malls and entertainment venues. Besides shopping, visitors can also find some interesting activities to do or try to eat like the locals.

Causeway Bay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spend one day or more. Here, we have listed some activities that are also liked by the locals.

1. Ride on the "Ding Ding" Tram

"Ding DIng" tram in Hong Kong

The "Ding Ding" is a unique double-decker tram in Hong Kong, officially called Hong Kong Tramways. It got its name from the "ding-ding" sound it makes when the driver steps on the brake. This transportation vehicle has a history of over 100 years and it can only be found in Hong Kong.

The rail tracks for the tram span from east to west across the northern shore of Hong Kong Island. Causeway Bay is one of the stops.

The "Ding Ding" tram seemingly drives you back through the history of Hong Kong at a slow speed. You have plenty of time on the tram to appreciate the old streets and bustling avenues of Hong Kong. This is a good way to get a taste of the most original flavors of Hong Kong from the past century.

2. Go Shopping in Times Square and Lee Gardens

Shopping in Causeway Bay

Causeway Bay is a sleepless shopping and dining area in Hong Kong. Walking for about 10 minutes, you will pass through dozens of malls and stores. If you like shopping, you may find that a full day is not enough for Causeway Bay.

You can find exclusive shops for world-famous brands in Times Square, Lee Gardens, Hysan Place, and other shopping malls. The goods sold in Hong Kong are a little more expensive than normal but are much cheaper than in other places in China. Some duty-free goods are sold at cheaper prices than the originals.

The discount seasons in Hong Kong are generally from June to September, during Christmas, and on New Year's Eve.

Check out the top 8 shopping areas in Hong Kong.

3. Drink Yum Cha and Eat Dim Sum

Enjoy dim sum in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locals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food. Besides trying some local dishes, you can also find delicacies from around the world.

To eat like the locals, you can visit a teahouse or restaurant in the early morning and enjoy some yum cha and dim sum, which are Hong Kong-style tea and snacks.

You can choose a pot of tea first: white tea has the lowest caffeine content, black tea is the best choice if you are on a diet, and jasmine tea has a pleasant flowery flavor.

Then you can order some dim sum, which are exquisite bite-size snacks, such as shrimp dumplings, sweet pork buns, and spring rolls.

Hong Kong street food is also colorful and tasty. Egg tarts, milk tea, egg puffs, and steamed puddings are all worth a try.

4. Visit the Open-Air Stalls in Jardine's Crescent

If you are tired of large shopping malls, Jardine's Crescent may give you a more authentic experience of traditional Hong Kong. The streets in Jardine's Crescent are narrow but are filled with open-air stalls selling interesting objects used by the locals in their daily lives. You can find some cheap clothes, accessories, handbags, seafood, or flowers there.

You may need a guide to give you some advice to avoid buying fake products and to help you bargain with the vendors. It is also a good experience to just walk around.

5. Enjoy Horse Racing at Happy Valley Racecourse

Horse racing at Happy Valley Racecourse

Happy Valley Racecourse is located 1 kilometer south of the Causeway Bay Centre Shopping Arcade. This was the first racecourse in Hong Kong with its first race held in December 1846. At present, the racing season is from September to June, and the races are held every Wednesday night.

The Hong Kong Racing Museum is on the second floor of the racecourse. The museum has eight exhibition halls and a movie theater, displaying Hong Kong's horse racing history and interesting data about race bonuses and famous racing horses and riders. You will hav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about Hong Kong horse racing there.

6. Watch a Tennis Match in Victoria Park

Victoria Park is the most popular recreation place for people living in Causeway Bay. Every morning, many citizens arrive there to do their morning exercises. If you want a firsthand experience of the local people's lifestyles, just go there and join them.

During important festivals, such as New Year's Eve, the Spring Festival, the Mid-Autumn Festival, and Christmas, local people and visitors will gather in Victoria Park for celebrations.

The tennis court in Victoria Park is where the Hong Kong Tennis Open is hosted. Every September, top tennis players from all over the world participate in the competition. If you like the sport, don't forget to watch the games.

7. Read in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Reading in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Hong Kong Central Library is the largest public library in Hong Kong. Located near Victoria Park, the library has 12 stories and over 2.3 million books.

Besides Chinese books, the library also collects books in English and other languages. If you don't like or are tired of the bustling shopping streets, this is a wonderful place to enjoy some peaceful reading time.

8. Watch a Fire Dragon Dance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Fire dragon dance

Every Mid-Autumn Festival, a large fire dragon appears in the streets and alleys! This is not a scene in a movie but a historical activity of Tai Hang, Causeway Bay.

Tai Hang is located about 2 kilometers southeast of Causeway Bay. If you visit Tai Hang during the Mid-Autumn Festival, you can enjoy watching a great performance of the Fire Dragon Dance.

A fire dragon is a Chinese dragon made of hemp rope that is then inserted with smoldering joss sticks. A fire dragon is 67 meters long and the head can weigh over 70 kilograms. More than 300 local villagers will perform the dance every night during the 3-day festival, and the performance will use about 24,000 joss sticks per night.

9. Listen to the Jardine Noonday Gun

Jardine Noonday Gun

Near the Causeway Bay Typhoon Shelter, there is a blue gun mounted in an enclosed area. Every day at noon, the gun fires one shot, announcing the end of the morning session.

If you happen to be nearby, it is good to have a look at this.

10. "Beat the Petty Person"

If a local person finds that everything is going wrong for them or they are annoyed by a petty person, they will visit a "professional beater" under the bridge that is located at the junction of Hennessy Road and Canal Road.

The "professional beaters" are generally old ladies. They will light red candles, prepare a paper tiger, and beat the paper-made "petty person" with their shoes. People believe this superstitious activity is a good way to drive away evil matters and bring good luck.

You will not consider this to be strange if you are a hardcore fan of Hong Kong movies and dramas. This is an interesting custom to watch.

11. Ride the Star Ferry to Tsim Sha Tsui

Star Ferry

Like the "Ding Ding" tram, the Star Ferry has been a historical form of transport for over 100 years and forms part of the local people's memories. Today, this is still a popular and widely praised experience in Hong Kong.

The ferry boat can take you from Wan Chai Ferry Pier, which is about 1 kilometer west of Causeway Bay to Tsim Sha Tsui Ferry Pier (12 minutes). The ferry boat takes you away from the busy metropolis for a short while, offering a relaxing time with good views of the sea, mountains, and skyline.

Read more about the Star Ferry including where to get on board, the routes, and why it is popular.

Visit Causeway Bay with Us

Traveling with China Highlights, you will have a private tour guide who speaks your language and you won't have to travel with anyone else. Your guide can suggest some interesting or impressive experiences for you to try, as well as some shopping places that are also liked by local people (there are no forced shopping excursions).

Just tell us what you like to get your unique private experience in Causeway Bay.

Create my trip

Why Travel with China Highlights (98.8% positive customer reviews among 10,000+)

Unique experiences tailored to your interests: Enjoy a premium trip that goes beyond the typical tourist attractions.

Hassle-free travel and peace of mind: Every aspect of your trip will be carefully planned and organized by your 1:1 travel consultant.

Experienced and knowledgeable guides: Your guides will be local and love to work for travelers' smiles.

A Broad Taste of China

13-Day Private Tour: Beijing – Xi'an – Chengdu – Guilin – Hong Kong

View More

Popular tours

8-Day Beijing–Xi'an–Shanghai Private Tour

9-Day Beyond the Golden Triangle

10-Day Lanzhou–Xiahe–Zhangye–Dunhuang–Turpan–Urumqi Tour

11-Day Classic Wonders

11-Day Family Happiness

12-day Panda Keeper and Classic Wonders

13-Day A Broad Taste of China

13-Day Beijing–Xi'an–Dunhuang–Urumqi–Shanghai Tour

14-Day China Natural Wonders Discovery

14-Day Classic China Photo Tour

2-Week Riches of China

3-Week Must-See Places China Tour Including Holy Tibet

Make the most of your time

How to Plan Your First Trip to China 2024/2025 — 7 Easy Steps

Best (& Worst) Times to Visit China, Travel Tips (2024/2025)

15 Best Places to Visit in China for First-Timers, Families, Couples...

The 15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7 Will Impress You)

One Week in China - 4 Time-Smart Itineraries

How to Plan a 10-Day Itinerary in China (Best 5 Options)

Top 4 China Itinerary Options in 12 Days (for First Timers) 2024/2025

2 Weeks in China: 3 Top Itinerary Ideas for Couples, Families, and More

17-Day China Itineraries: 4 Unique Options

How to Spend 19 Days in China in 2024/2025 (Top 5 Options and Costs)

How to Plan a 3-Week Itinerary in China (Best 3 Options & Costs)

China Itineraries from Hong Kong for 1 Week to 3 Weeks

Choose the best time to visit

China Weather in January 2024: Enjoy Less-Crowded Traveling

China Weather in February 2024: Places to Go, Costs, and Crowds

China Weather in March 2024: Destinations, Crowds, and Costs

China Weather in April 2024: Where to Go (Smart Pre-Season Pick)

China Weather in May 2024: Where to Go, Crowds, and Costs

China Weather in June 2024: How to Benefit from the Rainy Season

China Weather in July 2024: How to Avoid Heat and Crowds

China Weather in August: Tips for Family Travel

China Weather in September: a Quieter Month in the Peak Season

China Weather in October: Where to Go, Crowds, and Costs

China Weather in November: Places to Go, Costs, and Crowds

China Weather in December: Places to Go, Costs, and Crowds

Get Inspired with Some Popular Itineraries

9-Day Beyond the Golden Triangle

10-Day Lanzhou–Xiahe–Zhangye–Dunhuang–Turpan–Urumqi Tour

11-Day Classic Wonders

12-Day China Silk Road Tour from Xi'an to Kashgar

12-day Panda Keeper and Classic Wonders

13-Day Beijing–Xi'an–Dunhuang–Urumqi–Shanghai Tour

14-Day China Natural Wonders Discovery

2-Week Riches of China

More Travel Ideas and Inspiration

How to Plan Your First Trip to China 2024/2025 — 7 Easy Steps

Best (& Worst) Times to Visit China, Travel Tips (2024/2025)

15 Best Places to Visit in China for First-Timers, Families, Couples...

The 15 Most Beautiful Places in China (#7 Will Impress You)

How to Plan a 10-Day Itinerary in China (Best 5 Options)

Top 4 China Itinerary Options in 12 Days (for First Timers) 2024/2025

2 Weeks in China: 3 Top Itinerary Ideas for Couples, Families, and More

How to Plan a 3-Week Itinerary in China (Best 3 Options & Costs)

Start planning your tailor-made tour with 1-1

help from our travel advisors.

Create Your Trip

Sign up to Our Newsletter

Be the first to receive exciting updates, exclusive promotions, and valuable travel tips from our

team of experts.

Please fill up your name.

Please fill up your email address.

Please verify your email.

Inspire Me

The China Highlights Experience

1-to-1 Expert Planning

Your tour will be tailor-made by your personal travel advisor — a destination

expert. Every reply will be within 24 hours.

Personal Journeys

Enjoy your personal local guide and ride. Explore destinations at your own pace.

Have unparalleled flexibility, which is impossible on a group tour.

Authentic Experiences

Discover the hidden gems. Experience local culture by practicing it. Try new and

exciting activities, and unveil the stories behind the sights and people.

Well-Selected Local Guides

Knowledgeable, enthusiastic, and attentive — your personal local guides will

share interesting stories, insider information, and even create unexpected

highlights!

Where Can We Take You Today?

Top 10 Tours

Panda Tours

Family Tours

Food Tours

Nature Tours

Photography Tours

Visa-free Tours

Hiking Tours

Biking Tours

Festival Tours

Top Asia Tours

Beijing

Chengdu

Chongqing

Great Wall

Guilin

Guizhou

Harbin

Hangzhou

Huangshan

Hong Kong

Inner Mongolia

Jiuzhaigou

Pingyao

Shanghai

Suzhou

Silk Road

Xinjiang

Xiamen

Yunnan

Yangtze River

Zhangjiajie

Tibet

Taiwan

Tours from Hong Kong

Tours from Shanghai

Thailand

Vietnam

Cambodia

South Korea

Middle East

Laos

Japan

Singapore

African safari

Peru

Malaysia

Indonesia (Bali)

India

Israel

Portugal

Nepal

Bhutan

Sri Lanka

Greece

South Africa

Myanmar

Central Asia

Egypt

Italy

Tanzania

Morocco

Turkey

Jordan

Kenya

China Highlights tailor-makes China tours to help travelers discover

China

their way. We're a passionate team of one hundred avid travelers who love to share our

knowledge

of China with those looking for a more authentic travel experience, more

...

China Highlights International Travel Service Co., LTD

Corporate Number: 914503003486045699

Follow Us

Facebook

Twitter

Instagram

Featured on

Travel Agents

About us

Reviews

Contact us

Loyalty & Referral Program

Partner

Privacy Policy

Terms

Asia

Global

Deutsch

Français

Español

Italiano

Русский

日本語

© 1998-2024 China Highlights — Discovery Your Way!

铜锣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铜锣湾 -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内容

主菜单

主菜单

移至侧栏

隐藏

导航

首页分类索引特色内容新闻动态最近更改随机条目资助维基百科

帮助

帮助维基社群方针与指引互助客栈知识问答字词转换IRC即时聊天联络我们关于维基百科

语言

语言链接位于页面顶部,标题的另一侧。

搜索

搜索

创建账号

登录

个人工具

创建账号 登录

未登录编辑者的页面 了解详情

贡献讨论

目录

移至侧栏

隐藏

序言

1简介

2历史与发展

开关历史与发展子章节

2.118世纪

2.219世纪

2.2.1取名与分区

2.2.2闽南人聚居地与天后文化

2.2.3客家移民与文化

2.320世纪

2.3.1民国动乱、南洋华侨移民潮以及虎豹别墅

2.3.21940年代日占时期

2.3.3战后大陆以及南洋移民潮

2.3.4商业转型以及成为全港最重要的消费区

2.3.51950-1980年代填海发展时期

2.3.61980年代以后

2.4近年发展

3各分区发展

开关各分区发展子章节

3.1具体范围

3.1.1东角

3.1.2大坑和加路连山

3.1.3天后

3.1.4商业区范围

4著名地点

开关著名地点子章节

4.1文娱康乐设施

4.2商场

4.3学校

4.4公共机构

4.5已拆去的建筑

5交通

开关交通子章节

5.1主要交通干道

5.2公共交通

6照片集

7区议会议席分布

8注释

9参考文献

10参见

开关目录

铜锣湾

13种语言

CebuanoDeutschEnglishEspañolSuomiFrançaisBahasa Indonesia日本語한국어NederlandsРусскийதமிழ்粵語

编辑链接

条目讨论

简体

不转换简体繁體大陆简体香港繁體澳門繁體大马简体新加坡简体臺灣正體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工具

工具

移至侧栏

隐藏

操作

阅读编辑查看历史

常规

链入页面相关更改上传文件特殊页面固定链接页面信息引用本页获取短URL下载二维码维基数据项目

打印/导出

下载为PDF可打印版

在其他项目中

维基共享资源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坐标:22°16′50″N 114°10′51″E / 22.28066°N 114.18096°E / 22.28066; 114.18096

  此条目页的主题是香港岛的铜锣湾。关于其他地区的铜锣湾,请见“铜锣湾 (消歧义)”。

2015年的铜锣湾

从九龙半岛望向铜锣湾一带(2011年)

1841年卑路乍爵士绘画的香港地图,中间突出为东角,右为未填海的铜锣湾

铜锣湾 铜锣湾在香港岛的位置

铜锣湾[注 1](英语:Causeway Bay[注 2])位于香港岛,是一个工商及住宅混合的地区,隶属湾仔区,原本是当地海湾的名字,因海湾形似铜锣而得名,铜锣湾避风塘则在正中,在填海工程后海湾的铜锣形不复见,但“铜锣湾”却成为了整个地区的名称。港岛铜锣湾的“湾”以“环”为读音(长沙湾/土瓜湾为例): 香港粤语常以阴平的“湾”作阳平的“环”[1]。但港铁却以“湾”报站,故部分市民以“湾”称之。历史上当地名为“铜锣湾”的海湾因为填海而两度北移,原海湾范围变成了现今的维多利亚公园,现今的“铜锣湾”海湾仅指兴发街、维园道和鸿兴道之间的海域,而铜锣湾地区的范围东至屈臣道、麦连街及蚬壳街,西至告士打道天桥,南至铜锣湾道及礼顿道。

铜锣湾主要分为东面的住宅区及西面的维多利亚公园,铜锣湾、跑马地一带早期本属东区[注 3],在香港区议会分区监察政府事务上,1980年代区议会把铜锣湾北及铜锣湾南划入东区,把铜锣湾中划入湾仔区,于1990年代亦新增属东区的铜锣湾东选区[2]然而在香港政府部门的运作下,以及香港回归前的立法局选举分区下(港岛中),仍然是以于1963年法定分区为基础而进行,整个铜锣湾仍然属于同一划区[3]。立法会于2014年1月22日通过的《二○一三年区议会条例修订令》,原属东区的“维园”及“天后”两个选区,于2016年开始改划入湾仔区议会的范围,自此整个铜锣湾均属于湾仔区。(唯以铜锣湾命名的铜锣湾社区中心仍在东区的城市花园选区内)

因为铜锣湾天后庙,使铜锣湾、跑马地以及大坑自开埠以来即以闽籍人口为主要多数,建区以来有浓厚的天后文化[注 4],附近东角一带至今仍是全港最多闽籍同乡会的地方。维多利亚公园则是香港面积最大的公园,有很多休闲、体育设施,加上香港中央图书馆等全港性的文化设施,使铜锣湾成为香港市民重要的休闲以及文化活动中心。

简介[编辑]

铜锣湾地理位置位处香港岛的中心,是文娱,酒店和住宅区.文化方面有香港第一间官中男名校皇仁书院、铜锣湾天后庙、铜锣湾岳王古庙、维多利亚公园及香港中央图书馆,亦包括铜锣湾区内的社会设施民政事务总署铜锣湾社区中心,铜锣湾街市和铜锣湾消防局。

天后、大丸等是铜锣湾个别地方的俗称,但没有具体范围。铜锣湾的市中心是由现天后站周边向现在的炮台山站及香港中央图书馆方向伸展,早在19世纪便在现今铜锣湾东及天后站周边进行填海,而现天后站原是香港政府重要机构铜锣湾裁判司署,香港多数中年以上人士也曾到过此处,而铜锣湾西边尽头东角一带亦在19世纪进行填海而成为香港开埠以来最重要的码头之一。

1950年代铜锣湾的经已过度发展,香港政府便在铜锣湾东角一带大量填海。奇力岛连陆,使铜锣湾拥有一系列全港性的文娱、商业设施。现今铜锣湾西商业区多数地方,如维园、铜锣湾东维园及海旁周边的高楼大厦,都是由填海得来。服务铜锣湾的港铁站有铜锣湾站(铜锣湾西地区)、天后站(铜锣湾东南面地区、维园、中央图书馆)。

80年代开始,在监视政府的区议会事务上,虽然区议会是以选区为主,18区为副,铜锣湾一个选区(西部)划入区议会湾仔区,希望带动湾仔区的住宅发展及分享商业设施,二个选区(东部)连维园划入区议会东区,希望带动东区的商业发展及分享文娱设施。但全港性及不少政府的行政仍以铜锣湾为单位。而50年代以前,现大坑北面亦是铜锣湾的核心范围,而今鹅颈选区亦有1/3地方(坚拿道天桥以东)在法定分区铜锣湾内,成为铜锣湾商业区的扩展。

历史与发展[编辑]

铜锣湾的奇力岛(古名灯笼洲)[注 5]曾于1991年发现隋代至南宋时期的货币,证明铜锣湾地区大概早在隋代(公元581年至618年)年间已有居民。

18世纪[编辑]

1846年的铜锣湾

维多利亚公园由填海得来,未填海前,原维多利亚公园东西岸两边海岸线像一个铜锣,因而取名为铜锣湾。而昔日海岸线就在今日铜锣湾道。铜锣湾古称盐船湾,18世纪戴氏家族于海湾东岸建立了一座“盐船湾红香炉庙”,即今日的铜锣湾天后庙。

19世纪[编辑]

取名与分区[编辑]

19世纪末,由于来往香港岛东西需绕路或坐船经过铜锣湾甚为不便,故此兴建了一条连接海湾的海堤,即是现今的高士威道。这亦是铜锣湾的英文名“Causeway Bay”(海堤湾)的字源。而铜锣湾为四环九约的下环及其中一约。1880年代,政府在铜锣湾先后再进行了2次填海工程,共取得50英亩土地。其中一地便是由现时的铜锣湾道填至现时的高士威道,高士威道对出的海湾,被修建成香港第一个避风塘。可见铜锣湾在开埠初期便是重点发展的最繁华市区之一。[4]此为香港第一次大型填海[5]。

闽南人聚居地与天后文化[编辑]

此章节尚无参考来源,内容或许无法查证。 (2015年1月13日)

铜锣湾天后庙是香港的香港法定古迹,本由闽南人兴建,福建人自唐宋朝起即控制中国对外的多数贸易,自明朝灭亡后,满清实行多次大屠杀,邻近香港的有广州大屠杀,而福建人则倾尽资本反清,但在施琅降清以后,台湾迅速被攻陷,福建人则把资本以及黄金运到南洋。鸦片战争结束后,福建人经香港转运货物到南洋或经香港到南洋经商,因为福建人非常信奉天后娘娘,很多福建人在铜锣湾天后庙一带作为家乡以及南洋的中转站以及货物转口地,而成为铜锣湾居民的压倒性多数,因为很多家庭不愿放盘以及搬出,自铜锣湾购物区开始发展以后,各区也有人口希望在区内或在周边置业,使区内楼价高企,因为铜锣湾是闽籍人口在港历史上的聚居中心,仍以闽籍人口有更强置业需求,但不少选择在附近的北角以及湾仔置业,铜锣湾直到现今仍以闽籍移民为大多数,铜锣湾商业区的发展亦带动北角以及湾仔的楼价。铜锣湾、大坑、跑马地一带由开埠至今仍以闽籍为大多数,而在1920年代以前,北角和鲗鱼涌还未发展,铜锣湾是港岛市区的尽头,港英政府设立铜锣湾旁设立炮台,而成为后来炮台山以及港铁站的地名,而铜锣湾的天后庙非常著名,后来又成为了铜锣湾天后庙以及天后站一带的地名。

铜锣湾一直以天后文化为主流文化,有著名的铜锣湾天后庙以及水上天后庙,由开埠以来都是福建人密集的区份,而香港开埠以后,广东以及福建商家都聚集在中上环,其馀的福建人大多都在下环(湾仔),但全港各福建籍人口经常到铜锣湾天后庙上香,使香火鼎盛,铜锣湾天后庙为著名建筑,不少福建人下南洋回中国时亦会到铜锣湾天后庙上香,使很多福建人聚集在铜锣湾天后庙一带,包括天后和大坑的市区,不少也进行转口贸易。

香港的福建籍人不是以北角为中心在香港聚居的,香港早期的北角只有较少人口,除了中上环的商家外,他们是以铜锣湾天后庙为中心而聚居的,富豪如胡文虎等亦把虎豹别墅建在邻近天后庙的大坑,后来中国共产党夺权,香港人口暴增,很多福建籍港人南下香港,有部份迁入铜锣湾,但非常多人口聚居在东区,特别在北角以及鲗鱼涌,亦有很多筲箕湾以及柴湾,但逃港潮亦有为数不少的广东籍人口进入原为市区边缘的筲箕湾以及柴湾,北角在战后成为闽籍人口聚居地理上的中心,而南洋富商以及后来迁入的富商(其他籍贯富商以更多聚居在山顶以及南区)的聚居地由铜锣湾天后庙向南伸展到亦在大坑半山、跑马地半山以至渣甸山、另一面在20年代起由天后庙向东一直伸到整个北角半山,现今天后庙道则是由天后庙一直伸延到北角尽头,而在政府的规划上,北角半山、大坑半山以较富有的家庭为主,单位大多都是2000呎以下,而渣甸山、跑马地半山的独立屋以及大单位价格则更高。此外,市区的大单位亦有大量的富商聚居,如柏景台、城市花园等,但市区更多唐楼,住在半山区的小单位以及唐楼的人口不是富商。

客家移民与文化[编辑]

铜锣湾除了市区的发展之外,在昔日属铜锣湾的大坑(现励德邨以北),有客家人聚居于山区,当时在山区亦可听到客家山歌,但自福建移民大量移入铜锣湾以后,客家人只占一个很少部份,因为香港岛的客家人没有丁权,政府收地建设住宅以后很大量都被迁入附近便宜的公屋励德邨。著名的事件有大坑舞火龙。

1950年代前铜锣湾东角填海前,大坑是铜锣湾的核心地区,直到1950年代铜锣湾海旁大规模填海后,大坑才在法定地区上加入大坑的名字,而新的大坑是铜锣湾的分区,而法定地址仍可加上铜锣湾,代表大坑为铜锣湾的分区,为铜锣湾大坑或大坑。而现今励德邨地址上地址仍包括铜锣湾。但大坑仍和铜锣湾主区一样享用铜锣湾的社会设施。

20世纪[编辑]

民国动乱、南洋华侨移民潮以及虎豹别墅[编辑]

鸦片战争以后,满清实行五口通商,割让香港,然而香港仍然未真正比五口通商兴旺,大多经营鸦片贸易以及人口贩卖,亦几乎由广府人控制,转口贸易则几乎福建人控制。

香港在1891年只有20万人口,大多为苦力、建筑工人以及经香港下南洋经商、工作或到西洋的华工,真正的人口不多。而香港的商人大多聚居在中环半山,富有的鸦片商贩则聚居在山顶。

但清末动乱使广东人,福建人都大量南下香港,广府人主要聚居在九龙西区的油尖旺区以及深水埗区,福建人又主要居于下环,富人则居于铜锣湾天后、大坑一带,如富豪胡文虎的虎豹别墅位于大坑山头,大坑一带为南洋富商的密集区,因为民国的铜锣湾开发已达饱和,而铜锣湾的小福建社区又伸延到北角,郭春秧等开始开发北角,而北角半山亦是铜锣湾半山的延续,但当时北角半山的人口不多。很多人口迁入邻近铜锣湾的跑马地,跑马地的发展也远比北角早,亦是福建人的密集区,基督教会香港闽南堂总堂亦设在跑马地,分堂则设在北角和香港仔。北角更多为民国时的战后移民,和铜锣湾自开埠以来即成为南洋移民以及货运史的重要地点的历史,少了80多年,铜锣湾是南洋华侨移民史的非常重要的一部份。

虎豹别墅开放给公众参观,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但附近人口皆以福建人为主,很多闽籍人口都在虎豹别墅一带联谊。虎豹别墅于1935年建造完成,周边人口大多是福建人或福建华侨。

铜锣湾亦是新加坡、南洋移民史、欧美闽籍人口移民史的一部份。此时北角已存在,而且天后一带的贸易扩展到渣华道,但铜锣湾的人口更密集。铜锣湾、大坑、跑马地一带至今一直是香港福建人以及南洋华侨的集中地,小福建社区则在战后移民潮才伸延到北角,此前维多利亚城各族群亦有,铜锣湾的人口以福建籍为大多数,尖沙咀以及深水埗区以广府人和四邑人为多数。

大量的华侨富豪聚居于大坑一带使各路商家云集铜锣湾东角,铜锣湾东角开始形成一个购物消费区,最重要的消费者以天后、大坑一带的富豪,也有来自北角以及湾仔的消费者。居于西半山以及山顶的人口较少到铜锣湾消费,他们以到中环为主,南洋富豪在铜锣湾东角的消费力远高于其他族群,亦使铜锣湾东角的购物区远比以当地居民日常需要的北角以及湾仔兴旺。

北角与铜锣湾一样,成为福建人下南洋的中转站,周边地区的历史,如红磡、鲗鱼涌、观塘也有相近的迁移史。

1940年代日占时期[编辑]

主条目:香港日治时期行政区划

香港日占时期,不少地区的行政区划也有变动,基本上最重要的区份会较少变动,但铜锣湾区,不但划分范围没有变动,连名字也没有变动,只是换了日本汉字“湾”(全名:銅鑼湾區)。

战后大陆以及南洋移民潮[编辑]

此章节尚无参考来源,内容或许无法查证。 (2015年1月13日)战后香港人口由50万大升到220万,铜锣湾、北角(以及鲗鱼涌)、红磡、观塘亦有接收内地人口,以福建人为绝大多数,上环以及湾仔亦有接收闽籍人口,而北角接收的人口比铜锣湾多很多,而铜锣湾和北角都有相近的历史,都有不少南洋富商聚居,在战后夜总会林立。而铜锣湾、大坑、跑马地、北角(以及鲗鱼涌)的居民一直以福建人为大多数,至今铜锣湾商业区唯一的同乡会亦是成立多年在百德新街的福建安溪同乡会。而福建华侨一直致力收购区内同乡的旧楼重建,区内的业主和北角一样以福建籍为绝大多数,区内的主要重建商同为菲律宾华侨的金朝阳集团。以全世界最贵月租租出的京华中心同为菲律宾华侨持有,很多南洋华侨亦大量购置铜锣湾一带的物业,区内有菲律宾第二富豪的裕景中心和和新加坡首富的信和广场,在铜锣湾区国际化以后,又加入香港、内地、以及世界富商投资。油尖旺区以广府人为主,但南洋华侨亦有投资,如香格里拉酒店。但铜锣湾现今商业区内的大业主为利希慎家族。

因为铜锣湾商业区光污染,声音污染严重,他们的物业被收购后又迁入天后以及跑马地一带,或租出物业成为楼上铺,跑马地一带的闽籍人口比北角更密集,基督教会香港闽南堂总堂亦设在跑马地,分堂则设在北角和香港仔。

新加坡人口其实大都由福建经香港转入南洋,他们部份也曾在铜锣湾居住,因为北角较后开发,他们大都是经铜锣湾下南洋,不少人如颜福伟,经香港到南洋,来港后又回铜锣湾一带居住,胡文虎等南洋华侨世居于大坑一带。而北角(以及鲗鱼涌一带的移民则以战后移民为主,和南洋华侨的关系远不及铜锣湾一带的,如1950年移居香港的蔡素玉(即锺嘉敏恩师)居于北角,与铜锣湾没有关系,亦和南洋华侨没有关系。但北角相当一部份亦是南洋华侨。

自铜锣湾商业区更大规模发展后,开始有广府人迁入,但仍以天后为主,加上天后20年前建了不少300多呎的单位,很多外区人口迁入,所以天后一带广府人亦不少,但以福建籍较多,铜锣湾东角因为唐楼非常多,除了在区内工作的人口,则大多仍为居住多以至数十年的闽籍人口。很多南洋商家来港也会到铜锣湾、北角一带居住,他们不少在铜锣湾、北角一带都持有物业。由铜锣湾、跑马地一直到鲗鱼涌的华人都是以福建籍为主要多数,亦是香港闽籍华人以及华侨的高度密集区,部份把物业放售后便有其他族群人口迁至,但整体来说,很多家庭都不愿放售区内物业,使人口改变轻微。但铜锣湾仍以天后较多人口混居,大坑、跑马地等交通不太方便的地区,较少外区人口迁入,使人口仍以闽籍为压倒性多数。

铜锣湾由开埠到胡文虎等富豪定居铜锣湾半山至今仍是南洋商家的来港的居住地,他们在区内拥有不少物业,亲属亦大多在天后、北角的豪宅以及铜锣湾半山、北角半山,但现今的铜锣湾已非常国际化,更倚靠港岛高消费族群。因为铜锣湾自开埠以来即成闽籍人口的聚集地,以及南洋富商的聚居地,北角半山区以及铜锣湾半山都是闽籍人口百多年前最早的居住地铜锣湾天后庙的伸延,铜锣湾在南洋闽籍人口史上比北角更重要,商家来港更多在铜锣湾而非北角,但因铜锣湾已成国际购物区,因为太古城也有较大型的购物区,很少个人化的街道,所以北角的小福建社区气氛更浓厚。天后一带有闽籍人口开设的甜品店,亦有广府人开设的食店,形成多元文化。

国际的富商到香港更多到中上环区,而铜锣湾的酒店住客大多为旅客以及闽籍商家。

商业转型以及成为全港最重要的消费区[编辑]

铜锣湾的消费区早期以南洋闽籍华人为主,后来又加入邻近的北角以及湾仔区人口消费,再后来更发展成港岛以至世界最主要的消费区,不少居于山顶的富商也到铜锣湾消费(此前以到中环为主)。铜锣湾开始成为国际化的地区。

1950-1980年代填海发展时期[编辑]

1971年的铜锣湾

1970年代未的铜锣湾和湾仔海旁

湾仔到北角在香港历史上一直是重要的住宅区,而铜锣湾则为两区的中心,不少商家看准了此区潜在的商机,而香港政府亦将不少全港性的设施放在铜锣湾,如维园,中央图书馆以及把全港第一间官中名校皇仁书院(中央书院)移到铜锣湾,铜锣湾地理位置的优越性令此区发展高速发展。今时今日铜锣湾已成为香港最重要的购物,娱乐,公共娱乐中心之一。而香港市区随住人口不停增长,基本上港岛区和九龙西区已经是全港最发达的地区了,而铜锣湾亦是港岛区的中心,地理位置优越。

1950年代前的铜锣湾的海岸线和现在的不同,现时铜锣湾西东角周围的繁华商业区亦是填海得来。50年代填海工程前的铜锣湾东角只是一个普通的避风塘岸边,而且面绩比现在少很多,因为原铜锣湾市中心发展已经供不应求,香港政府亦打算大量在铜锣湾区设置一些全港性的设施,和打做一个国际商业购物中心,原来的铜锣湾东角和奇力岛便被填平,整个铜锣湾避风塘继19世纪填海后再度被填平及北移,现今铜锣湾西大部,维园,铜锣湾东沿海,沿公园高楼大厦都是由填海得来,香港政府亦鼓励外资进占此地区,在十多年的时间内,铜锣湾西的便是全港的最重要购物消费的地方了。而原铜锣湾市中心(铜锣湾(东))以发展住宅为主,亦是铜锣湾管理的中心。

1950年代铜锣湾填海工程在1954左右开始分段完成,于1957年维园落成;及后,1960年铜锣湾全新购物区落成,以至大丸开业,于1970年代,铜锣湾全新购物区便成型了,而1960年大丸在记利佐治街开业,成为香港数一数二的百货公司,新东角周边填海区慢慢有了一个新名称,大丸,大丸已变成铜锣湾商场一带的通俗分区,现今大丸结业20年,但不少驶向铜锣湾的小巴目的地仍为大丸。大丸百货开业后,因为该百货公司成为香港地标之一,每年亦有大量利润,于是多家日资百货公司先后在铜锣湾开业,令铜锣湾成为港岛主要购物中心。铜锣湾西亦有了大丸之称,大丸虽然已结业20年,但此名称在小巴仍沿用至今.有一定数量30岁以上的人仍用此名指铜锣湾西。在1972年,作为推动铜锣湾发展的一部份,连接铜锣湾和红磡的海底隧道通车。铜锣湾购物区发展得更怏。

铜锣湾东部历史上是铜锣湾市中心,全区的政府部门都在现今铜锣湾东,早年位于铜锣湾(东)现在已拆毁的铜锣湾警署、铜锣湾裁判司署和现在还在的铜锣湾分区电力站、铜锣湾消防局和民政事务总署的铜锣湾社区中心,以及社区团体及宗教团体如铜锣湾街坊福利会大厦、铜锣湾浸信会亦都在现今东部。

因为铜锣湾已经高度发达,住了不少富裕人士,但香港在50年代前的名校都集中在政治中心中环一带,但中环一带是政治中心,不少地不是用作居住用途,居在中环的富裕人士人数上比在铜锣湾住宅区少很多,香港政府有见及此,将全港第一间官中男及女名校皇仁书院及庇理罗士女子中学由香港行政中心中环移至铜锣湾,此两间名校一直是全港最难入的男校及女校,未取消小学会考前,不能像现在部份学生可以靠幸运而入读,当时不少香港人的目标都是在铜锣湾上课,在铜锣湾上课代表了可以就读这两间名校,但现今部份年轻人若父母不是在港长大的不明白这话何解,因为部份人误把此两校所处的地区当成北角或天后。现今不少人对铜锣湾的联想为商场区,但在50-80年代其实更令一定数量的人联想到学术。

香港人口1945年的50万,大幅上升至1950年220万及1980年510万,当中不少由中国大陆来港,而由中国大陆来港盛行的方法是偷渡,当年只要安全抵达市区(即沙田),翌日便可以到铜锣湾人口登记局领取身份证做香港人[6],现今铜锣湾天后地铁站的铜锣湾裁判司署便是多数新香港人诞生的地方,老一辈不少人都此区有很深的回忆。基本上多数成年人(80年代以前出生)也有去铜锣湾裁判司署的经历。详见香港语文或香港人口。

铜锣湾裁判署(Causeway Bay Magistracy)位于电气道20号,是一座楼高10层、充满十九世纪色彩的古典建筑物,由巴马丹拿画则师楼设计,于1958年10月动工,并于1960年春落成。落成时裁判署大楼低层用作裁判法院,高层则拨予社会福利署、市政事务署及人口登记局使用,顶层则设有饭堂。后来高层办公室辗转加入库务署、婚姻注册处等政府部门。裁判署大楼南侧设有一个露天停车场,位于柏景台第1座现址,司署东面与英皇道之间则设有无比(即美孚)油站。于1982年3月拆卸,原址现在变成港铁港岛线的天后站出口及2座39及51层的柏景台。

1980年代以后[编辑]

1985上半年,1982年3月动工之地铁港岛线首期通车,座落铜锣湾一带的港铁站有铜锣湾站和天后站。

由于而铜锣湾(东)在香港历史上一直是香港的主要已高度发展住宅区及市区之一,不少全港性的康乐文娱设施如维园,中央图书馆等也设于此区。为方便铜锣湾(东)住宅区交通,港铁在铜锣湾(东)北面的尽头铜锣湾社区中心附近设炮台山地铁站,南边的尽头铜锣湾天后庙设天后地铁站。此举使铜锣湾(东)市区发展一直向南伸展到天后庙道及大坑北面等本来交通不太方便地区和向北加强北角边缘的发展和重建(如城市花园,豪廷峰等)。因此铜锣湾整区东边,西南边,东北边尽头亦设地铁站,交通是全港最港最方便的地区之一。每个香港人对天后的定义都不同,有些人会把整个铜锣湾(东)称为天后,有些人只把天后地铁站附近称为天后,老一辈口头上沿用铜锣湾称呼铜锣湾(东),东角为铜锣湾(西)。而铜锣湾(东)的铜锣湾街市便刚刚在港铁天后站和炮台山站中心。炮台山站出站步行1分钟便到铜锣湾警署。铜锣湾警署职务于八十年代末期平分给湾仔警署和北角警署。

地下铁路原建议在铜锣湾中心地区(东边)建设一个港铁站,而不设在新兴购物中心东角一带.而港铁站名则用代表铜锣湾远久历史的天后,在1967年《香港集体运输研究》及1970年《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最后计划都是这样,但当时铜锣湾经济强劲,港铁最终取消了跑马地站方案,最后设一个铜锣湾站于铜锣湾西,一个天后站在铜锣湾(东)南边,一个炮台山站在铜锣湾东北和北角交界的地底,但出口在北角。[7]

1985年全盛时期,铜锣湾西购物区共有4间日资百货公司,分别为大丸、松坂屋、三越及崇光。踏入1990年代,日资百货公司不是结业便是易手,取而代之的乃一个一个的购物商场。其中香港电车在铜锣湾的原车厂,重建成今日的时代广场;位于波斯富街的戏院利舞台,则于1992年拆卸,改建成利舞台广场,而香港仔隧道亦成为鸭脷洲、黄竹坑及香港仔往来铜锣湾之主要通道,到1990年元旦时,东区海底隧道成为直通东九龙和新界东的主要通道,而该区倒数活动亦由于东隧通车而于1989至96年进入全盛时期,但1997年12月开始九龙东钻石山荷里活广场、观塘apm、澳门多个旅游渡假区开幕、雨伞革命和中上环区举行欧陆嘉年华后,铜锣湾倒数活动已差不多去到袛有世贸中心硕果仅存至现在不断艰苦经营之地步了。

因为铜锣湾的交通商业文化配套已经比周边高出了不少,香港政府将铜锣湾东及西分别分配给港岛东区及湾仔区,希望各自的配套能将繁华市区伸展至周边。1982年,第一届区议会选举铜锣湾细分为铜锣湾北,铜锣湾南,铜锣湾中。铜锣湾北,铜锣湾南属东区;铜锣湾中,还有过去属于铜锣湾管理的大坑分区属湾仔区。1991年,铜锣湾再细分为为铜锣湾北,铜锣湾南,铜锣湾中,铜锣湾东。新分出来的铜锣湾东属东区。细见香港区议会各年详细名单。[8]

之后2届选举(94,99)区份扩大,用东南西北加法定地区已不可行了,全港各分区也没了东南西北,而由94起划分区份基本和下面的选区分析一样了。铜锣湾北,铜锣湾南大约是现在的维园选区和天后选区的加大版,铜锣湾中大约是现在的铜锣湾选区。而全港性建设仍以法定分区为基础,区议会地区决定都是各细选区(如维园选区)自己处事,但有少量决定是以18区(如18区中的湾仔区)为本位。

整个铜锣湾(包括整个东面和西面)在城市规划分区属于H6铜锣湾区[9]香港中央图书馆的建设,便是以铜锣湾整区为考虑的全港性建设。

而铜锣湾是香港政府的法定区份,是各种要负法律责任文件中规定的地名,香港每地方只可归于单一区份。而不是根据个别人士主观意愿而定的,主观意愿的通俗地名如天后,炮台山及彩虹,范围不明,而且可以很大。法定区份不等于选区名称,也不等于18区分区名称.法定区份是正称的地址名,而行政分区则是政府的地区行政分区。湾仔在行政分区的湾仔区,跑马地也在行政分区的湾仔区,但跑马地邮寄地址为跑马地。铜锣湾西面的行政分区属湾仔区,法定区份仍是铜锣湾,东面法定区份也是铜锣湾,分别就是东区和湾仔区管治下的铜锣湾。

区议会之后,基本上地方事务是细分给各选区,而各选区综合事务(较少,主要是各选区自理)仍由18区各分区各分区管理,综合选区事务是以湾仔区为大区考虑而不是以大坑,铜锣湾,而政府的施政不一定是以18区为基础,好像民政事务署,湾仔区和东区是在同一区,而在东区的铜锣湾社区中心服务对像也是全铜锣湾及少量周边地方。同样道理,位于湾仔的铜锣湾消防局服务对像也是全铜锣湾。

18区的分区主要是各选区及总区处理下放的资源,而东区之名不是在法定区份的地址上,法定区份的地址要香港政府批准才会转的。

近年发展[编辑]

现在铜锣湾租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加入竞赛的品牌是世界性的,不限于如LV,GUCCI等国际名牌,连美国服装店forever21,近年亦以1100万月租极高价钱租下由菲律宾福建华侨持有的京华中心。[10]

近年铜锣湾东部,因为较西部宁静,而有一系列社区设施,往返铜锣湾西面步行只须5分钟,发展商建了不少酒店,都是以铜锣湾命名,如香港铜锣湾海景酒店,铜锣湾皇悦酒店,铜锣湾维景酒店等.此区是香港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由于建住宅的地理位置优越,早在20年前已经过度开发了,拆卸楼宇有了高度限制,而成本过高,近20年建成的高楼大厦住宅只有海景轩,其馀都是酒店和办公大楼.而在铜锣湾东边尽头近十年建了不少办公大楼。

由于铜锣湾的政府机构多数设于东部,处理民生的民政事务处铜锣湾联络组属于东区管理下,包括大厦管理[11]和铜锣湾街坊福利会的活动[12][13]而在政府有法律效力的法定文件的地址或会出现“东区”、“湾仔区”或“铜锣湾”,但不会有“炮台山”或“天后”等字眼[14][15]。

各分区发展[编辑]

具体范围[编辑]

铜锣湾位于湾仔以东,北角以西,大坑,跑马地以北,横跨湾仔区及东区:东包括铜锣湾街市,尽头为铜锣湾社区中心,以油街和北角分隔,西至坚拿道天桥(鹅颈桥),南至铜锣湾道及礼顿道,铜锣湾道以南属大坑,礼顿道以南属跑马地、礼顿山、加路连山。其中香港海底隧道、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怡和午炮等则位于铜锣湾东区部份。天后,大丸是铜锣湾个别地方的别称。铜锣湾曾管有大坑及扫杆埔北部,填海后南面和北面关系减弱。现今励德邨,南华体育会便是铜锣湾当年最南部,现今这两建筑地址仍包括铜锣湾。

东角[编辑]

现时在崇光百货附近的东角道,以及东角Laforet商场被称为东角

位于铜锣湾西的东角,位于现时在崇光百货附近的东角道,以及东角Laforet商场(原为东角Nu Face Sogo)。另一方面,因为铜锣湾东角的称呼,铜锣湾东角周边也有“东区”的别称,现时仍保留的痕迹包括礼顿道的电讯盈科电讯大厦及怡和街的华人银行东区大厦等。而现时铜锣湾站的位置,地铁站建成前则经常被称为东角,指铜锣湾东角,意思为维多利亚城之东的一个海角。东角的位置大约是现时维多利亚公园与波斯富街之间的地区,即东角道附近。

部份中小学生或较后移民家庭误以为铜锣湾只是地铁站名和地铁站周边的地方,40岁以上又是在香港土生土长而有接触过港岛区的人一定会知道铜锣湾东及西的大概范围.而现今的香港学生家长不少亦不是在香港长大,所以已经部份中小学生不知道铜锣湾的意思和所处的地区了.近数年,渐渐听到铜锣湾的核心地方被说成北角的核心地方,部份报章报导误把铜锣湾的核心地方写成北角,如香港商报某报导把维园所在地的兴发街说成北角。不知道铜锣湾分区的人只集中在比较后期移民家庭,亦不是主流,但近年有了不少新增的通俗分区带来了港岛以法定地区为地址的混乱,如邮政系统,因为通俗分区没有一个固定范围,参看香港行政区划。

铜锣湾住宅区的居民自东角大丸开业后普遍用大丸来指铜锣湾东角一带,大丸结业后普遍使用商场来代替,近年少量在港铁站建成后才来港定居的新移民家庭使用铜锣湾来代替铜锣湾西面商场一带,而在其馀的铜锣湾地区则加上主观的通俗分区或归入错误的法定地区.而其他地区的人普遍使用铜锣湾来称呼全区,去大丸一带或会用大丸代替。

1960年代,铜锣湾西快速发展,东角的称呼是在早期正式文件上,因为大丸是香港数一数二的百货公司[16]。,所以铜锣湾西由1960年开始被称为大丸,小巴将开往铜锣湾西地方的目的地写为大丸,而大丸成功由百货公司名变为公共交通工具的地名,除了政府分区外,大丸的叫法很普遍,直到现在大丸结业了20年,小巴的目的地仍然为大丸。在大丸结业后出生的人很少再以大丸来称呼铜锣湾西,但有一定数量35岁以上市民仍用此名。[17]

大坑和加路连山[编辑]

铜锣湾运动场后方为大坑

主条目:大坑 (香港)

大坑北面和加路连山(或扫杆埔北面)50年代前属于铜锣湾,早年位于铜锣湾(东)现在已拆毁的铜锣湾警署,铜锣湾裁判司署和现在还在的铜锣湾消防局和铜锣湾社区中心便要负责全铜锣湾分区的社会工作。现今大坑和加路连山虽然和铜锣湾有一段距离,但不少地址上仍然是用铜锣湾大坑,但亦有不少人用只用大坑为地址名。自1950年代填海后,新铜锣湾面积已经很大,加上市区亦慢慢伸展入内陆本来不及市区发达的大坑内陆和加路连山等地。而大坑和加路连山同被划为附属于铜锣湾的大坑分区。而和铜锣湾的关系慢慢淡化,但不少地名上仍沿用铜锣湾。励德邨,南华体育会仍用铜锣湾名称为地址亦不算错误。但在这两建筑南面(励德邨入口)的大坑和扫杆埔地区多数亦不会用铜锣湾。而区议会选举大坑北面和加路连山同属B05大坑选区。

大坑和扫杆埔不同于天后,大丸,是香港政府定下铜锣湾辖下的成区。而1950年东角填海是令铜锣湾由东向西的伸廷。现在铜锣湾东西亦是铜锣湾重心地区。

天后[编辑]

主条目:天后 (香港)

天后是从地铁站名而衍生出来的通俗叫法,并不是实际存在的地区,天后的定义和理解因人而异,铜锣湾包括整个天后的地区,如果以天后港铁站中心划一个由一个圆型选区般大的大圈,都只包括铜锣湾命名的建筑,包括维园选区大部,未到铜锣湾街市,包括维园大部。天后选区中间小部铜锣湾天后庙,及大坑选区北部的皇仁书院和铜锣湾运动场和香港中央图书馆。

现在铜锣湾东的巴士站名,天后站交汇处的会以铜锣湾(天后)代表,而北面有铜锣湾(威非路道)巴士总站。

而天后作为通俗地区名,已经被过份乱用了,每个定义的天后距离很远,如铜锣湾中央图书馆及北角威景台,摩天大厦及大坑励德邨。近年不少中、小学生开始用港铁站名来称正式地址,如以彩虹为正式地址名去彩虹站一带的地方,虽然只是很少量的人把天后作为地址的开首,因为天后并不是一个真实的区域,会做成一定邮政上的混乱。一般以小学初中人士居多,最大多数年纪不足30岁。

商业区范围[编辑]

在城规会的分区规划大纲下,铜锣湾被分入四个区域,铜锣湾(商业区)只包括告士打道,波斯富街和礼顿道之间的范围,在分区计划大纲中是要建设世界性的商业区,此区亦加入了大坑的未发展部份,即大坑西部,作为商业区的缓冲。而铜锣湾,维园,大坑的已发展住宅区,包括属区议会湾仔区的大坑东部浣纱街直到李昇大坑小学以及属东区的大坑上林,都属H8北角(及铜锣湾东)规划区,波斯富街以西如时代广场部份则划入湾仔区,礼顿道以南及加路连山则划入跑马地,此举是为了防止商业区过度扩张,影响住宅区的规划,亦更集中资源在商业区的范围之中。但其馀大多数分区,如消防,民政分区,仍完整地保留全区。部份地产经纪会误把原铜锣湾分入湾仔,北角,跑马地等,但绝大多数地产发展商会根据1960年代编成的法定分区,如时代广场为铜锣湾时代广场,铜锣湾东面的酒店以铜锣湾命名,铜锣湾维园、铜锣湾大坑,而非北角维园、北角大坑。因为H8北角(及铜锣湾东)规划区包含一半铜锣湾地区,范围超过铜锣湾西的商业规划区四倍,是全港最大的规划区之一,而铜锣湾商业规划区则是全港最细的规划区。[18]

著名地点[编辑]

维多利亚公园

铜锣湾运动场

文娱康乐设施[编辑]

香港中央图书馆

维多利亚公园

铜锣湾运动场

摩顿台临时游乐场

商场[编辑]

时代广场

利园一至六期

利舞台广场

Fashion Walk

希慎广场

皇室堡

世贸中心

香港崇光百货

铜锣湾广场

金百利商场

铜锣湾地带

学校[编辑]

皇仁书院

圣保禄学校

铜锣湾维多利亚幼稚园

佛教黄焯菴小学

公共机构[编辑]

铜锣湾街坊福利促进会

已拆去的建筑[编辑]

铜锣湾警署

铜锣湾裁判司署

交通[编辑]

本区为港岛区的交通枢纽地区,往返不同地区都十分方便。港铁港岛线铜锣湾站即服务此区。此外,在怡和街,轩尼诗道,礼顿道,告士打道等主要街道亦有大量巴士路线前往港九新界各区。电车则驶经怡和街和波斯富街。而小巴路线则集中在骆克道和谢斐道。

主要交通干道[编辑]

英皇道

电气道

维园道

高士威道

告士打道

中环湾仔绕道

坚拿道天桥

轩尼诗道

怡和街

香港仔隧道

香港海底隧道

公共交通[编辑]

交通路线列表

港铁

█ 港岛线:铜锣湾站、天后站

电车

西行:木星街 ⇄ 坚拿道西

东行:坚拿道西 ⇄ 木星街

巴士

港岛巴士

2

西湾河(嘉亨湾)

中环(港澳码头)

2A

耀东邨

会展站

2X

西湾河(嘉亨湾)

会展站

5B

坚尼地城

铜锣湾/香港大球场

5X

坚尼地城

铜锣湾(威非路道)

8

杏花邨

会展站

8P

小西湾(蓝湾半岛)

会展站

8X

小西湾(蓝湾半岛)

跑马地(上),大坑道

10

坚尼地城

北角码头

11

中环码头

渣甸山

19P

筲箕湾

跑马地(上),大坑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23

蒲飞路

北角码头

23B

宝马山

→←

罗便臣道柏道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25

中环3号码头

宝马山

25A

会展站

宝马山

26

励德邨

荷李活道

38

置富花园

北角码头

平日早上繁忙时间不经华富邨

42

华富(南)

北角码头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42C

北角码头

数码港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3

北角码头

赤柱监狱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停止服务

65

北角码头

赤柱市集

只限星期日及公众假期服务

72

华贵

铜锣湾(摩顿台)

72A

深湾

铜锣湾(摩顿台)

76

黄竹坑站

铜锣湾(边宁顿街)

平日07:00至08:30之班次以石排湾为起/终点站

77

田湾

筲箕湾

81

兴华邨

励德邨

99

海怡半岛

筲箕湾

592

海怡半岛

铜锣湾(摩顿台)

N8

会展站

杏花邨(创富道)

通宵服务

N8P

小西湾(蓝湾半岛)

湾仔(港湾道)

通宵服务

N8X

小西湾(蓝湾半岛)

坚尼地城

通宵服务

N72

华贵

鲗鱼涌(海泽街)

通宵服务

大屿山或机场巴士

A11

北角码头

机场

E11

天后站

航天城

部份时段由E11A线提供服务

E11A

天后站

航天城

部份时段由E11线提供服务

E11B

天后站

东涌(满东邨)

E11S

东涌(满东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N11

中环(港澳码头)

机场

通宵服务

NA11

北角码头

港珠澳大桥香港口岸(经机场客运大楼)

通宵服务

过海隧道巴士

101X

坚尼地城

观塘(裕民坊)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102

筲箕湾

美孚

103

蒲飞路

竹园邨

104

坚尼地城

白田邨

106

黄大仙

小西湾(蓝湾半岛)

107

华贵

九龙湾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之部份班次绕经海洋公园

107P

海逸豪园

数码港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108

九龙湾(启业)

宝马山

109

何文田

中环(港澳码头)

112

北角(百福道)

苏屋

113

彩虹

坚尼地城(卑路乍湾)

116

慈云山(中)

鲗鱼涌(祐民街)

117

跑马地(下)

深水埗(钦州街)

170

沙田站

华富(中)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之部份班次绕经海洋公园

171

海怡半岛

荔枝角

星期日及公众假期之部份班次绕经海洋公园

171A

利东邨(东兴楼)

荔枝角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182

中环(港澳码头)

沙田(愉翠苑)

182X

中环(港澳码头)

沙田(愉翠苑)

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时间服务

307

大埔中心

中环码头

平日08:10或之前往港岛的班次以上环(永吉街)为总站

307P

大埔(汀太路(粤语:汀太路))

天后站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01

宝达

金钟(东)

601P

宝达

上环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03

平田

中环渡轮码头

603A

平田

→←

中环街市中环(林士街)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19

顺利

中环(港澳码头)

619X

顺利

中环(港澳码头)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71

鸭脷洲(利乐街)

钻石山站

673

上水

中环(香港站)

673P

上水

中环(林士街)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678

上水

铜锣湾(东院道)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79

粉岭皇后山邨

中环(香港站)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80

利安

金钟(东)

680B

富安花园

金钟(东)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680P

乌溪沙站

金钟(东)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680X

乌溪沙站

中环(港澳码头)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81

马鞍山市中心

中环(香港站)

681P

马鞍山(耀安)

上环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690

康盛花园

中环(交易广场)

690S

坑口

中环(交易广场)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914

海丽邨

天后站

914P

海丽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14X

海丽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30

荃湾西站

会展站

每日10:55或之前往荃湾的班次以荃湾(愉景新城)为总站

930B

葵盛(东)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30X

荃湾(愉景新城)

铜锣湾(摩顿台)

936

石围角

铜锣湾(棉花路)

936A

石围角梨木树

→←

铜锣湾(棉花路)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948

青衣(长安邨)

天后站

948A

青衣(长安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48B

青衣(翠怡花园)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48P

青衣(长安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48X

青衣(长宏邨)

天后站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52

屯门(置乐花园)

铜锣湾(摩顿台)

平日09:19或之前往港岛的班次以金钟(西)为终点站

952P

屯门(置乐花园)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60C

屯门(富泰邨)

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960P

洪水桥(洪元路)洪元路(洪福邨)

→←

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只限每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时间服务

960S

屯门(富泰邨)

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961

屯门(山景邨)

湾仔(会议展览中心)

每日指定班次绕经铜锣湾

961P

屯门(良景邨)

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61S

屯门(良景邨)

铜锣湾(维多利亚公园)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62

屯门(龙门居)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平日繁忙时间服务

962G

铜锣湾(摩顿台)

屯门(悦湖山庄)

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时间服务

962P

屯门(龙门居)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62X

屯门(龙门居)

铜锣湾(摩顿台)

967X

天水围(天恩邨)

→←

铜锣湾(礼顿道)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每日繁忙时间服务

968

元朗(西)

铜锣湾(天后)

968A

元朗(西)

铜锣湾(天后)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69

天水围市中心

铜锣湾(摩顿台)

每日18:45后往港岛方向以天水围(天恩邨)为起点站

969N

天水围市中心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每日清晨时段服务

969P

天水围市中心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69X

天水围市中心

铜锣湾(礼顿道)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85

美田(美致楼)美田

→←

铜锣湾金钟(东)

只限星期六上午繁忙时间服务只限平日下午繁忙时间服务

985A

美田(美致楼)

铜锣湾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985B

田心村

铜锣湾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N118

小西湾(蓝湾半岛)

长沙湾(深旺道)

通宵服务

N122

筲箕湾

美孚

通宵服务

N170

沙田市中心

华富(中)

通宵服务

N182

广源

中环(港澳码头)

通宵服务

N368

元朗(西)

中环(港澳码头)

通宵服务

N373

粉岭(联和墟)

中环(港澳码头)

通宵服务

N619

顺利

中环(港澳码头)

通宵服务

N680

锦英苑

中环(港澳码头)

通宵服务

N691

调景岭

中环(港澳码头)

通宵服务

N930

荃湾(愉景新城)

铜锣湾(摩顿台)

通宵服务

N952

屯门(置乐花园)

铜锣湾(摩顿台)

通宵服务

N962

屯门(龙门居)

铜锣湾(摩顿台)

通宵服务

N969

天水围市中心

铜锣湾(摩顿台)

通宵服务

P960

兆康站(北)

会展站

P968

元朗(西)

铜锣湾(天后)

每日早上08:30班次之前往港岛的班次以朗屏站为起点站

巴士 (只限指定日子服务)

过海隧道巴士

117R

香港大球场

旺角(弼街)

只在香港大球场举行指定大型活动完结后提供服务

N106

小西湾(蓝湾半岛)

黄大仙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

N116

北角(健威花园)

慈云山(中)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

N307

港澳码头

大埔中心(经铜锣湾、天后)

通宵服务,特别班次,只限特定日子服务

R108

启业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307

大埔(汀太路)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603

安泰(西)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673

上水(清河邨)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678

上水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680

马鞍山(锦英苑)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30

荃湾(愉景新城)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34

荃湾(湾景花园)

铜锣湾(维园)/湾仔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36

石围角

铜锣湾(维园)/湾仔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48

青衣(长宏邨)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60

洪水桥(洪元路)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61

屯门(山景邨)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62

屯门(龙门居)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68

元朗(凤翔路)

铜锣湾(维园正门)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R969

天水围市中心

铜锣湾(摩顿台)

只限特定日子服务(渣打马拉松赛事)

专线小巴

港岛专线小巴

4A

香港仔(石排湾)

铜锣湾(景隆街)

4B

香港仔(石排湾)

湾仔(修顿球场)

4C

香港仔(石排湾)

铜锣湾(景隆街)

5

香港仔中心

铜锣湾(骆克道)

10

铜锣湾(谢斐道)

数码港

14M

铜锣湾(兰芳道)

渣甸山

21A

铜锣湾(兰芳道)

励德邨

21M

铜锣湾(兰芳道)

大坑(龙华花园)

25

宝马山

铜锣湾(百德新街)

26

铜锣湾(利园山道)

香港港安医院

28

上碧瑶湾

铜锣湾(新会道)

30

铜锣湾(兰芳道)

跑马地(冬青道)

31

田湾

铜锣湾(谢斐道)

39M

渔安苑

天后站

40

赤柱监狱/赤柱正滩

铜锣湾(登龙街)

24小时服务

56

北角(马宝道)

罗便臣道(丽祥楼)

只限平日上午繁忙时间服务

56A

天后站

罗便臣道(丽祥楼)

56B

天后站

罗便臣道(丽祥楼)

69X

数码港

铜锣湾(骆克道)

新界专线小巴

19S

坑口(北)

铜锣湾(摩利臣山道)

通宵服务、过海隧道小巴

机场快线穿梭巴士

机场快线穿梭巴士

H2

机场快线香港站

铜锣湾/炮台山/湾仔北

公共小巴

西环 ⇄ 铜锣湾

铜锣湾 ⇄ 筲箕湾

西环 ⇄ 筲箕湾(原有的糖街站会改停告士打道)

慈云山 ⇄ 铜锣湾

西贡 ⇄ 铜锣湾

荃湾丽城花园 ⇄ 铜锣湾

照片集[编辑]

从东九龙望向铜锣湾一带

在铜锣湾兴利中心内的香港三越,于2006年9月因业主收回物业重建而结业

记利佐治街街头表演

恩平道是区内主要名店区

区议会议席分布[编辑]

为方便比较,以下列表以告士打道以东、礼顿道、铜锣湾道以北、屈臣道以西为范围。

年度/范围

2000-2003

2004-2007

2008-2011

2012-2015

2016-2019

2020-2023

告士打道以东、高士威道、屈臣道以西(包括维多利亚公园)

维园选区

铜锣湾道以北

大坑选区

注:以上主要范围尚有其他细微调整(包括编号),请参阅有关区议会选举选区分界地图及条目。

注释[编辑]

^ 新界沙田区也有一名为“铜锣湾”的地方,名称源于当地的“铜锣湾村”,而当地的山丘也因村名而被命名为“铜锣湾山”,该村名为20世纪初港英政府的华民政务司所定,与本文讨论的香港岛铜锣湾并无任何关联。由于香港岛铜锣湾为香港重要地区,而沙田区的铜锣湾则较偏僻,村外人一般不会涉足当地,故对于一般香港市民,甚至境外游客来说,如果不作明确说明,在香港提及“铜锣湾”三字则一定是指香港岛的铜锣湾,不需要刻意标识其区属,但如果要讨论沙田区的铜锣湾则必须要清楚说明其区属,以资识别;不过由于香港岛铜锣湾至今已无乡村,也没有以“铜锣湾”命名的山峦,故提及“铜锣湾村”或“铜锣湾山”则一定是指沙田区的铜锣湾。

^ 新界东沙田区也有一名为“铜锣湾”的地方,其官方英文名称采用粤音拼读“Tung Lo Wan”,至于本文讨论的香港岛铜锣湾,由于港英政府在开始殖民统治后不久便已将当地命名为“Causeway Bay”,故香港岛铜锣湾的官方英文名称一直都是“Causeway Bay”而没有使用“铜锣湾”三字的粤音拼读。需要注意的是,香港岛铜锣湾区内两条以“铜锣湾”命名的道路(即铜锣湾道和铜锣湾径),其官方英文名称却使用了与沙田区铜锣湾相同的粤音拼读,分别名为“Tung Lo Wan Road”(铜锣湾道)及“Tung Lo Wan Drive”(铜锣湾径),至于沙田区铜锣湾的铜锣湾山路的英文名称则为“Tung Lo Wan Hill Road”。

^ 跑马地东区污水厂,铜锣湾很多东区命名的大厦

^ 铜锣湾避风塘水上天后庙、铜锣湾天后庙

^ 在铜锣湾填海后,奇力岛已经与香港岛连接在一起,原址即现今的红磡海底隧道湾仔出入口处。

参考文献[编辑]

^ 灣轉讀環. [2009-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第367K章 附表 (《區議會選區(市政局轄區)(議席空缺數目)令》; 《選舉規定條例》). legislation.gov.hk. [2012-0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7). 

^ Hong Kong Government Press (1964). Hong Kong 1963. The Government Printer.

^ 銅鑼夕照_懷舊堂主的空間_百度空间. baidu.com. [2012-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7-01). 

^ 引证错误:没有为名为hk-place.com的参考文献提供内容

^ 快周刊 (第384期) 香港地‧老友記 夏雨. xpweekly.com. [2012-0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7-10-12). 

^ 香港集体运输研究及集体运输计划总报告书

^ 维基'香港区议会'条目及其所有备注

^ 香港地方 - 政策及背景資料 - 城市規劃制度. hk-place.com. [2012-02-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香港新浪新聞. sina.com.hk. [2012-02-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0-07-04). 

^ 存档副本 (PDF). [2012-02-24].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1-05-12). 

^ 銅鑼灣坊會賀街坊節 頒發足球賽獎盃獎金_中國窗-香港商報. hkcd.com.h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 中國窗-香港商報電子報. hkcd.com.hk.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1-09). 

^ HADLA. hadla.gov.hk. [2015-05-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12). 

^ 存档副本. [2012-02-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3-09-23). 

^ RTHK-香港故事(第19輯)08-中產崛起-2012-4-09. YouTube. 10 April 2012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02). 

^ RTHK-香港故事(第18輯)01-銅鑼灣-2011-12-12. YouTube. 26 December 2011 [2013-01-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6). 

^ 城规会,分区规划大纲

参见[编辑]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铜锣湾

香港主题

地理学主题

铜锣湾警署

天后

大坑

铜锣湾避风塘

鹅颈桥

天后站

铜锣湾站

铜锣湾书店

陈浩南

灯笼洲

维多利亚港

北角

东角

红香炉

西

  铜锣湾(包括天后)  

鹅颈

扫杆埔

大坑

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区划

湾仔区

油尖旺区、九龙城区(以维多利亚港相隔)

中西区

本区主要地方

东区

湾仔(湾仔北) - 东角 - 铜锣湾(天后) - 大坑 - 渣甸山 - 跑马地

区内其他地方

奇力岛 - 鹅颈 - 摩理臣山 - 礼顿山 - 加路连山 - 扫杆埔 - 黄泥涌峡 - 金马伦山 - 湾仔峡

南区

查论编香港岛规划分区香港岛

H1 坚尼地城及摩星岭   H3 西营盘及上环  H4 中区  H5 湾仔  H6 铜锣湾   H7 黄泥涌  H8 北角   H9 筲箕湾  H10 薄扶林   H11 半山区西部  H12 半山区东部  H13 渣甸山及黄泥涌峡  H14 山顶区   H15 香港仔及鸭脷洲  H17 寿臣山及浅水湾   H18 大潭及石澳  H19 赤柱  H20 柴湾  H21 鲗鱼涌  H24 中区(扩展部分)  H25 湾仔北

查论编香港已消失海湾香港岛

湾仔

铜锣湾

鲗鱼涌 (采石湾)

筲箕湾

爱秩序湾

白沙湾

柴湾

小西湾

钢线湾

瀑布湾

田湾

鸡笼湾

石排湾

九龙

荔枝角湾

长沙湾

红磡湾

大环 (大湾)

土瓜湾

牛池湾

观塘

新界

牛头湾

小蚝湾

打水湾

竹篙湾

狗虱湾

牛角湾

镬底湾

石环

南环

青衣湾

稔湾

荃湾

醉酒湾

烂泥湾

散石湾

参见:香港海湾

取自“https://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銅鑼灣&oldid=81722816”

分类:​湾仔区香港已消失海湾铜锣湾天后 (香港)香港商业区隐藏分类:​有参考文献错误的页面维基数据存在坐标数据的页面含有英语的条目自2015年1月需补充来源的条目拒绝当选首页新条目推荐栏目的条目使用小型讯息框的页面含有日语的条目维基共享资源分类链接使用了维基数据上的匹配项

本页面最后修订于2024年2月29日 (星期四) 10:11。

本站的全部文字在知识共享 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4.0协议之条款下提供,附加条款亦可能应用。(请参阅使用条款)

Wikipedia®和维基百科标志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注册商标;维基™是维基媒体基金会的商标。

维基媒体基金会是按美国国内税收法501(c)(3)登记的非营利慈善机构。

隐私政策

关于维基百科

免责声明

行为准则

开发者

统计

Cookie声明

手机版视图

开关有限宽度模式